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5 11:03:2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畅,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师应提示学生不仅要反复诵读,而且要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通文意的读法”,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读法是诵读的三种境界,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讨论点拨法。本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有较浓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小组讨论解决,也可请教别的小组成员或向老师提问。
  3.复述法。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借此梳理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品读法。重点鉴赏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延伸拓展法。可以把本文与荀子的《劝学》进行比较,体会比喻说理和借事说理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育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故事有很多,大家能列举一二吗?(学生回答:孙康映雪、车胤囊虫、王冕苦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故事。(教师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颇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
  (1)辨明字音
  嗜(shì)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
xǐ) 皲(jūn) 媵(yìnɡ)
  烨(yè) 缊袍敝衣(yùn) 屣(xǐ)
  (2)辨析多音字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4)古今词义变化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挂,名词用作动词)
  (6)一词多义
  (7)重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之外 俟其欣悦
  日再食
  (8)成语
  仔细分析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并找出词义相同的选项。
  例:德隆望尊
援疑质理
  ①A.望而生畏
B.大失所望
  C.望文生义
D.望子成龙
  E.德高望重
  ②A.理所当然
B.理直气壮
  C.理屈词穷
D.至理名言
  E.日理万机
F.不可理喻
  (9)文化常识
  人生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四、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学生:
  (1)以《宋濂的求学故事》为题。
  (2)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作的原因。
  (3)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学生推选两位代表复述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根据学生表述,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毅力。一是借书。家贫无书,作者通过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二是求教。既写先生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又写自己虚心谦恭、认真讨教。三是负籍远游。写环境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又写自己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综合以上,在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凡,是因为“中有足乐者”。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上网查阅苦孩子求学不辍,最终成才的故事,并加以整理。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既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A.听辄默记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夜潜出,坐佛膝上
  (2)翻译下列句子。
  A.或牵牛来责蹊田
  B.曷不听其所为
  C.门人事冕如事性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3)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A.辄:就
B.去:离开
C.以……为异,认为……不同凡响
D.潜:悄悄地
  (2)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怎么不由他去呢?
  C.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孝顺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畅,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师应提示学生不仅要反复诵读,而且要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通文意的读法”,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读法是诵读的三种境界,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讨论点拨法。本文叙述自己青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有较浓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小组讨论解决,也可请教别的小组成员或向老师提问。
  3.复述法。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内容,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借此梳理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品读法。重点鉴赏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延伸拓展法。可以把本文与荀子的《劝学》进行比较,体会比喻说理和借事说理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育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的故事有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家能列举一二吗?(学生回答:孙康映雪、车胤囊虫、王冕苦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故事。(教师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颇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
  (1)辨明字音
  嗜(shì)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
xǐ) 皲(jūn) 媵(yìnɡ)
  烨(yè) 缊袍敝衣(yùn) 屣(xǐ)
  (2)辨析多音字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4)古今词义变化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挂,名词用作动词)
  (6)一词多义
  (7)重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之外 俟其欣悦
  日再食
  (8)成语
  仔细分析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并找出词义相同的选项。
  例:德隆望尊
援疑质理
  ①A.望而生畏
B.大失所望
  C.望文生义
D.望子成龙
  E.德高望重
  ②A.理所当然
B.理直气壮
  C.理屈词穷
D.至理名言
  E.日理万机
F.不可理喻
  (9)文化常识
  人生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交流,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四、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学生:
  (1)以《宋濂的求学故事》为题。
  (2)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作的原因。
  (3)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学生推选两位代表复述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根据学生表述,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毅力。一是借书。家贫无书,作者通过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二是求教。既写先生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又写自己虚心谦恭、认真讨教。三是负籍远游。写环境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又写自己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综合以上,在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凡,是因为“中有足乐者”。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上网查阅苦孩子求学不辍,最终成才的故事,并加以整理。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既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A.听辄默记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夜潜出,坐佛膝上
  (2)翻译下列句子。
  A.或牵牛来责蹊田
  B.曷不听其所为
  C.门人事冕如事性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3)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A.辄:就
B.去:离开
C.以……为异,认为……不同凡响
D.潜:悄悄地
  (2)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怎么不由他去呢?
  C.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孝顺父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畅,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教师应提示学生不仅要反复诵读,而且要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一是“疏通文意的读法”,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二是“推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三种读法是诵读的三种境界,力求达到第三种境界。
  2.讨论点拨法。本文叙述自己青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有较浓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如有不懂的地方,可由小组讨论解决,也可请教别的小组成员或向老师提问。
  3.复述法。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借此梳理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品读法。重点鉴赏本文借事说理的写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延伸拓展法。可以把本文与荀子的《劝学》进行比较,体会比喻说理和借事说理的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新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育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历史上艰难求学的故事有很多,大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列举一二吗?(学生回答:孙康映雪、车胤囊虫、王冕苦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在困境中求学不辍的故事。(教师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1.关于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颇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关于文体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
  (1)辨明字音
  嗜(shì)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
xǐ) 皲(jūn) 媵(yìnɡ)
  烨(yè) 缊袍敝衣(yùn) 屣(xǐ)
  (2)辨析多音字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4)古今词义变化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挂,名词用作动词)
  (6)一词多义
  (7)重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 稍逾约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之外 俟其欣悦
  日再食
  (8)成语
  仔细分析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并找出词义相同的选项。
  例:德隆望尊
援疑质理
  ①A.望而生畏
B.大失所望
  C.望文生义
D.望子成龙
  E.德高望重
  ②A.理所当然
B.理直气壮
  C.理屈词穷
D.至理名言
  E.日理万机
F.不可理喻
  (9)文化常识
  人生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孩提、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四、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学生:
  (1)以《宋濂的求学故事》为题。
  (2)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作的原因。
  (3)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学生推选两位代表复述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3.教师根据学生表述,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毅力。一是借书。家贫无书,作者通过借书、抄书来顽强学习。二是求教。既写先生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又写自己虚心谦恭、认真讨教。三是负籍远游。写环境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又写自己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综合以上,在艰苦的学习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凡,是因为“中有足乐者”。
  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上网查阅苦孩子求学不辍,最终成才的故事,并加以整理。
  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既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A.听辄默记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D.夜潜出,坐佛膝上
  (2)翻译下列句子。
  A.或牵牛来责蹊田
  B.曷不听其所为
  C.门人事冕如事性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3)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A.辄:就
B.去:离开
C.以……为异,认为……不同凡响
D.潜:悄悄地
  (2)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践踏了他们的田地。
  B.怎么不由他去呢?
  C.他的门人侍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勤奋好学;刻苦读书;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