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笔与繁笔
学案
目的:
1.明确文章繁简应该“各得其宜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尽其妙”,提倡简练为文。
2.学习本文用辩证的观点、典型的事例和简练生动的语言论述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文章的第一段。
2.难点: 本篇分析问题的辩证观点。。
过程:
一.本讲主要内容:
(一)生字:
拖沓(tà)
言简意赅(gāi)
汩汩(gǔ)
毛骨悚然(sǒng)
磬(qìng)
钹(bó)
铙(náo)
刘勰(xié)
累赘(léizhuì)
冗(rǒng)
(二)词语:
掌握:繁冗拖沓、言简意赅、凝练、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摹、穷形尽相、惜墨如金、洋洋洒洒、毛骨悚然、索然寡味、焦躁不安、字斟句酌、拖沓累赘、用墨如泼、洗练、汩汩滔滔、细致入微
理解:
繁冗拖沓:(文章)繁琐冗长,拖拉,不爽利。冗,繁琐;沓,多,重复。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赅,完备,全。
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等。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汩汩滔滔:汩汩,水流动的样子。这里形容用的笔墨多,像水一样汩汩流出。滔滔,形容大水滚滚。这里也形容笔墨多,像大水一样滚滚而来。
细致入微:精细周密,达到十分细致或深刻的地步。
洋洋洒洒:形容写作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悚,害怕。
神韵:指文艺作品的精神韵致。
索然寡味:形容文章的内容空洞,文字枯燥。索然,枯燥无味的样子;
寡,少。
(三)语文知识: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文艺短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艺评论的一种。这种文章形式是一事一议,论题集中,篇幅短小,生动活泼;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语言警辟,议论形象化。
(四)阅读重点:
1.学会辨证地看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正确认识简笔与繁笔的关系。(简笔即写得简约,用语简洁扼要;繁笔即写得详尽,写得充分。简笔与繁笔主要是从内容和语言表达上讲的,当简则简,当繁则繁。“简而淡,繁而冗”都不好。)
2.体会文中关键语句,中心句的含义,弄清文章思路,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3.学习本文表达技巧上的四大特点:①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分析说理;
②运用典型事例论证论点;③引用经典著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者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④用简炼而生动的语言论述事理。(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4.找出课文中承递性语句,认识全文结构层次及层次间的逻辑关系。
二.学习指导:
1.结构层次及层意:
第一部分(1—5段)阐述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段,说明简笔和繁笔二者各有所长。(“文章的繁简又不可以文字的多寡论”;“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
(2)第2—4段,对上述论点加以阐释并举例论证。
(3)第5段,揭示要做到繁简适当,关键之一是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第二部分(6—7段),针对当前“简而淡,繁而冗”创作问题,提倡简炼。
2.全文的整体思路:
首先,作者分析繁简两种情况,在此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上阐明简笔与繁笔,本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应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作者借助典型事例进深论证。特别是用繁笔的两个范例反复证明“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接下来应指明简炼的标准是什么?在举例后明确了标准,途径也就自然清楚了。那么回过头来看当前文学创作的病症,就是“简而淡,繁而冗”,病因是生活提炼问题和语言表达欠洗练的问题,这些分析均依从上段标准与途径而得。最后着重“提倡简炼为文”。
总体上看,作者首先是“正本清源”,再据此对现状有所针砭,从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思路水到渠成。
3.论证方法:运用典型事例和引用古人言论相结合的方法。
(1)举例论证:
为证明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与繁笔得宜尽妙的观点,作者各举两个实例作为论据—三例取之古典名著《水浒传》,一例来自现代文学名著《社戏》。
用百万言长文中的例子说明简笔用的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简到不能再简,着一字而出境界、传神韵。用讲究用语精练的鲁迅的短文章中,繁到近于“啰嗦”,却收到以繁胜简的效果的例子,说明繁笔用得当的好处。
用有典型性的事例,使本文论述说服力增强。
(2)道理论证:
恰当引用了经典著作里句子或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论作为道理论据。
所引言论均能恰当地说明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观点,不随意滥引。能做到不断章取义,不歪曲愿意,准确无讹。并且对引用内容适当地用自己的话加以阐述,便其自然而不生硬,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力求简洁,明畅的,注意语言形式上的整饬,使得所引用之言辞与自己观点相应得当,更加鲜明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能力训练题:
一.能力训练部分:
(一)基础性训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意正确的是:(
)
A.诅(zǔ)咒
要著(zhāo)
空(kōng)白
诬(wū)蔑
B.卓(zhuó)有成效
机械(xiè)
窗明几(jī)净
市侩(kuài)
C.鞭挞(tà)
慰藉(jí)
描摹(mú)
应(yìng)者云集
D.繁冗(rǒng)
凝(níng)练
丝缕(lǒu)
归根结蒂(dì)
2.填出下列词语所缺少的字:
①
形尽相
②
墨如金
③用墨如
④毛骨
然
⑤
然寡味
⑥细
入
⑦字
句酌
⑧言简意
3.第一段末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说:“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文章用简笔还是用繁笔的辩证认识。结合文意,在下列空格处分别填上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以体现二者间关系及作者的认识。
用简笔,应该做到
,反对
;
用繁笔,要否定其
,肯定其
的精彩之笔。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简炼
B.凝练
C.精练
D.洗练
E.简省
①言简意赅,是
、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②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作者却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
……
③字面上的简不等于
,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罗嗦。
④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
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⑤感此,提倡
为文,重议文章繁简得失这个老题目,也许并不算多余。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景象。
B.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C.看作者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西”:“鼻子上一拳,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D.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二)提高性训练题:
1.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一句是:(
)
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
。
A.首先是对艺术的概括亦即提炼的问题,但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的欠说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B.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但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C.首先是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欠洗练的问题,但在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D.首先是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欠洗练的问题,但在艺术的概括亦即生活提炼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2.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句有可削,足见其疏;
,
。(刘勰《
》)
(2)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
,自然成文,……
(
《日知录》)
3.阅读全文后,说出作者是针对当今创作上什么问题,分析出什么原因,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不超过50个)
(三)研习性训练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①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炼,而列繁
( http: / / www.21cnjy.com )冗拖沓为作文病忌。②这诚然是不错的。③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④
,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⑤“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
;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⑥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⑦这可称为以繁胜简。⑧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
,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⑨有时使繁:用墨如泼,
,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⑩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1.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言简意赅
以繁胜简
惜墨如金
汩汩滔滔
B.言简意明
以繁胜简
惜墨如金
洋洋洒洒
C.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
惜墨如金
汩汩滔滔
D.言简意明
穷形尽相
惜墨如金
洋洋洒洒
2.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从来的文章家都是提倡简炼,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
B.文章的繁简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
C.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有时使繁。
D.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3.本段文字共十句话。其结构关系是(
)
③④⑤⑥⑦
④⑤⑥⑦
A.①②
B.①②③
⑩
⑧⑨⑩
⑧⑨
④⑤⑥⑦
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⑤⑥⑦
⑧⑨⑩
⑧⑨⑩
④
E.①②③
⑤⑥⑦
⑩
⑧⑨
二.能力训练题点拨与解答:
(一)基础性训练题:
1.B(空白“kōng”应为“kòng”,慰藉“jí”应为“jiè”,描摹“mú”应为“mó”,丝缕“lǒu”应为“lǚ”
)
2.①穷形尽相
②惜墨如金
③用墨如泼
④毛骨悚然
⑤索然寡味
⑥细致入微
⑦字斟句酌
⑧言简意赅
3.言简意赅,言简意少;繁冗拖沓,以繁胜简。
4.①凝练
②简省
③精练
④洗练
⑤简炼
5.B(见教材原文)
(二)提高性训练题:
1.B(从生活提炼和表达手法两个方面看,生活提炼是创作前提,应放在前边。由此可推断出,只有B选项是恰当的。)
2.(1)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2)……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针对创作简淡繁冗趋向,是由于生活提炼不够,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欠洗炼。提出简练为文的主张。
(三)研习性训练题:
1.C.(选择恰当词语时,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先考虑语境的前后映衬。第一空词语依后半句可知与“言简意少”相对,应该是少而精,简练而深刻。显然“言简意明”就不准确了。依排除法可选范围只有A,C。第二空从前面内容看,是讲用繁笔的好处,在描摹物态时如何,刻画心理时如何,最后归结以繁胜简一说。从选择中可推出繁笔写物态,要达到“穷形尽相”之程度。因此选择C。)
2.D(本段先说明繁简两种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果的不同,终结为“有时用简,有时使繁,要各得其宜。从四个选项表述内容的范围看,只有D项统摄全段,更为全面。)
3.C.(通读全段,1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个句子前3句提出观点,④--⑩句论证观点。在第二部分论证中又分两层,由原文“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可知是举例论证。而前面是讲道理,整体看是从道理论证到事实论证。所以④--⑦一层从前人主张出发提自己见解。⑧--⑩一层举例说简与繁的好处,并由此综述中心,因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