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导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少年壮志 并且一定要成才的愿望老师:喻聪潇湘八景潇湘夜雨 平沙落雁 烟市晚钟 山市晴岚 远浦归帆 洞庭秋月 渔村夕照 江天暮雪
沈括《梦溪笔谈》橘子洲头橘子洲头听江亭 橘子洲头望橘亭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橘子洲头公园美景 湘江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关于词的常识产生时间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
名 称
“曲子词”(曲词、曲子) “诗余”、“长短句”、“琴趣”、“ 乐府”
词 牌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天净沙 秋思》《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沁园春 沁园春,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等。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之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标题。分 类
按长短分:
按片数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单调、双调、三调词的流派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柳
永、秦观、李清照。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 》婉约派 知识储备一起背诵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并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字数相同、结构相同、韵脚相同(114字)2.双调、前面13句
不同点:
内容不同
两首词都呈现了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 潭人。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无产阶
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 家。
毛泽东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听读要求1.注意停顿、音节、感知语气的抑扬顿挫;
2.体会壮阔的深沉意境,感知作者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心态。课文诵读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2.一个“看”字看到了什么?
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
4.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上阕在起句中讲述了哪些内容?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开头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看”字统领哪几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李可染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②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③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鱼翔浅底的联想 我还想起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柳宗元《小石潭记》在“看”的统领下,作者从哪几个角度为我 们展示了一幅湘江秋景图?远望 “万山红遍” (高)“群山”
近看 “漫江碧透” (低)“江水”
仰视 “鹰击长空” (高)“长空”
俯视 “鱼翔浅底” (低)“水面”
那些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万:山之多
遍:红之广
层:林之密
尽:染之透
漫:水之盛
透:水之清
争:争先恐后的场面
击:飞之矫健
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诗人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 提出了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权的问题。
“怅”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这一问写出了诗人博大胸怀、凌云壮志。点:时、地 山上——层林尽染江中——百舸争流天空——鹰 击水底——鱼 翔 (静)(动)(远)(近) 秋景图
(生机勃勃)万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描写议论即景抒情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看上阕课后作业任选两题:
1、背诵本首词。
2、你面对西山这份美景,你想到了什么?(50字以上)
3、收集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句。(不少于8句)
沁园春.长沙 第二课时课后作业任选两题:
1、背诵本首词。
2、你面对西山这份美景,你想到了什么?(50字以上)
3、收集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句。(不少于8句)
课文诵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少年壮志)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细腻含蓄) 有关“秋”的诗句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毛泽东诗里的“秋”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当堂讨论诗人的秋和别人笔下的秋有何不同?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的秋:是活泼的美好的,而作者越描绘山河壮丽,就越发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要革命的必要,突出了作者强烈的革命精神。
蕴含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别人的秋:是悲秋,充满感伤的悲秋情调风华
意气
指点
激扬
粪土记情中显志 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下阕忆——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恰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沁园春 长沙》意象以壮景抒豪情总结全文1.用语形象生动
2.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3.立意
通过对长江秋景的描绘及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采桑子 · 重阳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