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课 题 简 析 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山,道书第16福地。泛指天台、新昌两县交界的岗陇诸峰,因坐落于天台万马渡畔的“天姥岩”而得名。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古风,使它驰誉遐迩。
天鸡 岩从白鹤镇万年山片里林村下坡约半里,转过一处可供行人遮阳避雨的山洞,就可以看到高10余米的天姥岩:头部方正微圆,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稀可辨,脑后的 髻更是历历分明,显出一付慈容可掬的老妇人神态。腹部鼓出,两臂在前面合拱,宽衣广袖,裙裾下露出圆头鞋。可谓身广体胖,华贵雍容,一付非凡的气度。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
天姥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 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15岁时,李白的文章已写得很出色,并开始学剑。26岁时,“仗剑去国”,开始漫游兼求仕的生活(李白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42岁时,李白受推荐,得唐玄宗赏识被诏入宫,供奉翰林。但唐只把李白当成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动御用文人。这不能不使李白感到他的政治理想的破灭。因作风傲岸,李白在朝中屡遭谗毁。李白初步认识到政治集团的腐败后现实的黑暗。44岁时,李白被赐金放还。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第二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离开东鲁南下吴越前,李白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开始了新一次的漫游旅程。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
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蜀长安齐吴
越汉水梁
宋返回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江夏洞庭湖庐
山金陵扬州淮南姑苏荆门 安陆襄阳终南山洛阳齐州镜湖天姥山李白一生漫游图 课 文 朗 读 示 例 Ⅰ、写作思路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梦游之 由(起)—— 叙述二、梦游之 景(见)—— 描写三、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思 路Ⅱ、意境赏析诗歌记述了哪些事?描写了哪些意象?意境有何特点?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思考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信:
语:
或:确实谈到、说起。有时瀛洲
天姥山虚实陪衬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赤城: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国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梦游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峻拔雄伟对比、夸张、衬托联想对比、以虚衬实热情向往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烟涛微茫剡溪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一夜之间就飞过了洒满月光的镜湖。点明了“梦游”。浪漫之笔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景
(一)魂飞剡溪湖月渌水清猿(镜湖)(剡溪)凄清幽静心驰神往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千岩:
万转:
迷花:重叠的岩。山路弯曲不断。被花迷住。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策扶老已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殷:
栗:
惊:此处用作动词,震响。“殷岩泉”即“岩泉殷”。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景
(二)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湖月渌水清猿(镜湖)(剡溪)凄清幽静心驰神往云梯海日天鸡叠岩花石岩泉:青云:半壁见:空中闻:万转不定:迷、倚:熊咆龙吟壮美雄奇流连忘返夸张、比喻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青:
澹澹:黑沉沉的。水波摇动的样子。蓄势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霹雳闪电大作,山恋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服,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拉车,排列的仙人像麻一样数不清。他们在干什么?也许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洞天仙境洞天雷洞天门洞天境洞天仙:霹雳:石扉日月照金银台霓衣风马虎瑟鸾车麻列纷下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梦游之景
(三)天马行空
想落山外想象夸张浪漫主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悸: 嗟:心惊感叹忽然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霞云雾却消失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了低音,使听者的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洞天仙境魂归枕席洞天雷洞天门洞天境洞天仙:霹雳:石扉日月照金银台霓衣风马虎瑟鸾车麻列纷下魂魄动起长嗟惟枕席失烟霞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梦游之景
(四)天马行空
想落山外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想象夸张浪漫主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表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东鲁诸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整天不愉快呢!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梦游天姥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梦游之吟世事痛苦(及时行乐)追求乐土蔑视权贵(憎恨现实、敢于反抗)豪迈气概直抒胸臆梦游吟魂飞剡溪着屐登山洞天仙境魂归枕席凄清幽静壮美雄奇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天
姥
仙
境留别现实梦境现实主 题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望。个 性 化 的 浪 漫1、与一些人写得遇仙人纯系偶然,是仙人对自己的恩宠不同,李白开篇就说明他寻访仙境是主动的,是蓄谋已久的,他已探知瀛洲难求,但不肯罢休,再次访得越人,把全部热情投给了天姥山。2、与一些人只敢觐见一二仙人的奢望不同,李白竟调来“如麻”的仙人,一时祥云纷纷日月生辉,分明是仙家盛会。3、与那些凡夫俗子只敢远远瞻拜不同,李白让自己登上天姥山后,“洞庭湖天石扉,訇然中开”,反倒是仙境为礼遇作者而隆重敞开。在人间一身傲骨的李白,到了神仙世界孔没有丝毫自惭形秽。这是因为李白认为自己本就属于神仙世界,既然地上人俗世丑陋不堪,“谪仙”当然应该重返仙界。嫉恶如仇、狂放浪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表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