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11 10:47:00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3=÷4=÷5=÷8=有4个同样大小的饼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4÷2 =2有4个同样大小的饼每1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4÷1=4有4个同样大小的饼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81块饼可以分成2份,4块饼就是4×2=8份.有4个同样大小的饼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121块饼可以分成3份,4块饼就是4×3=12份.有4个同样大小的饼每 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161块饼可以分成4份,4块饼就是4×4=16份.有一根2米长的绳子.截成每段长 米,可以截成几段?41米可以截成2段,2米就是2×2=4段.有一根2米长的绳子.截成每段长 米,可以截成几段?61米可以截成3段,2米就是2×3=6段.有一根2米长的绳子.截成每段长 米,可以截成几段?3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分数除法(二)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算一算小兔子回家1084612
566666一个数除以一个真分数,则商一定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除以一个假分数,则商一定小于或等于这个数。计算下列各题,把得数大于6的算式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
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内容?课题
分数除法(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处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5/6÷3= 4/5÷4=
1/2÷5= 4/7÷8=
二、创疫情境,引出新知(以中秋节吃月饼引入)
1、分饼(4个同样大的月饼)
师:有4个同样大的饼,出示PPT
(1)每2个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2)每1个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3)每1/2个,可分成多少份?
提问: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
想一想:我们如何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
(4)如果每1/3个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
(5)如果每1/4个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
二、分绳(2米长的绳子)
1师出示:
有1根2米长的绳子(出示PPT)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提示:1/2米就表示1米的一半)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提示2/3米就是1米的2/3)
三、做P28“填一填、想一想”
四、归纳出除法法则
五、做P28“试一试”
六、出示PPT的的练习
七、小结:
1、这节课你们学的愉快吗?
2、说说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1.计算
2.归纳出学过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学生列出算式: 4÷2=2
学生列出算式: 4÷1=4
学生列算式: 4÷1/2
学生进行观察并反馈:
1.从图中可以看出:4÷1/2=8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4×2=8
学生进行回顾,反馈
学生列算式:4÷1/3
1.从图中可以看出:4÷1/3=12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 4×3=12
学生思考列算式:4÷1/4
学生进行观察,反馈:
1.从图中可以看出: 4÷1/4=16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 4×4=16
独立解决
学生讨论
反馈
1、先画一画
2、反馈,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3、列出算式:2÷1/2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2÷1/2=4
1、学生观察图
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算式:2÷1/3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2÷1/3=6
1、学生观察图
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算式:2÷2/3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2÷2/3=3
学生动手做(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结合“分饼”与“分绳”及刚才做的课本练习,观察并得出结论: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分别观察两个除法法则最后得出: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做(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归纳出学过的除法法则。
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教学活动能很快进入主题,将原有的整数除法概念与分数除法有机结合起来。
借助除法的意义及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二)






练 习 讲 解 区

《分数除法二》教学反思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三节课。第一节课是学生在计算、比较、观察活动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第二节课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旨在借助图形语言(课件),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个体经验,本节课做了如下七个层次的设计:
第一层次:复习旧课,通过学生做练习,让学生自己说出做题的方法,从而得出分数除法的第一个法则:“除以一个整数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第二层次:“分饼”的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分饼活动,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感知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好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
第三层次:“分绳”的活动。在第一层次分饼的基础上分线段,虽然线段图比圆形图更抽象,但学生已有分饼的经验,所以学生根据问题不难列出算式,怎样求出结果就成为这一操作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在“截成每段长1/2米”及“截成每段长1/3米”这两个过程比较容易,学生从图上可以看出结果,关键是在“截成每段长1/3米”的过程时不容易突破,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主要是让学生弄清前两种的算理,再将此方法迁移到“截成每段长1/3米”上。
第四层次:“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由于学生有了前面操作的基础,这部分比较大小的题目,他们不难填出答案。但关键是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现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一活动是学生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的整理,对分数除法意义进一步的理解。
第五层次:通过启发性的问话:“观察‘想一想、填一填’这一组算式,以及‘分饼’、‘分绳’你有什么发现?”激发学生思考、求知、解答,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计算除法的另一个法则:“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第六层次:让学生做P28页上的“试一试”,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一题是除以一个整数,另一题则是除以一个分数,两个除法的计算法则很相似、很容易记混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一个总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第七层次:实践应用活动。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化知识的过程。
二、得意之处
1、课件做得还基本可以,可以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的情景,从而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复习旧课是我采有的是“考考大家”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竞争意识,待学生拿好草稿纸和笔后,采用的是一题一题的出示,而不是全部打出,这样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跟着我走,动起来了,很少有学生闲着。
3、我在讲解“分饼”以及“分绳”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同时,还一直拿着笔在草稿纸上画、写,这样就再一次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跟着我的思路走。
4、在学生做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迅速的把部分学生的练习批了,这样有利于我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这样便于在课堂上及时纠错。
三、不足之处
1、我在复习旧课的时候就应该接着问学生他们计算的依据的什么,从而让生得出上节课学过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整数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然而在上课是由于过渡紧张疏忽了这一步骤,最后只好再学生总结不出第二个法则时才返回去做补充。
2、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练,有时还会说错话;再有就是可能是经验不足的原因,在处理课堂上临时性问题不够灵活;
3、本节课学习方式有些单一,师生一问一答,缺少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讨论。
4、时间把握不好,导致我精心设计好的练习都还没讲完下课铃就响了,以后应做进一步的练习。
5、板书不规范,黑板字还有待练习。
6、没有考虑到课件会临时出问题,有部分的用公式编辑器打上的“”和“=”全都变成了小方框,虽然我已做了说明,但是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判断。
7、本节课缺少一些变式训练、评价方式单调。

《分数除法二》




晋城镇第二小学(李凤)
2009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