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
学案
【课题课前热身】
一、作者简介
刘基,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县丞等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因屡受排斥、压抑,弃职归田,徜徉山水之间。朱元璋起兵,他被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
刘基是元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所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诚意伯文集》共有二十卷。他由于经历了元、明两代政权更迭的纷扰动乱,阅历较广,特别由于他对元末统治者腐朽堕落、贪婪暴虐的反动本质认识较深,憎恨甚切,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自然也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他作品中的不少篇幅就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的,思想性、艺术性都比较强。《卖柑者言》即是其中一例。
二、简介东方先生。
东方生即东方朔,汉代平原郡厌次人。汉武帝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他博学多才,滑稽多智,待诏金马门,做过太中大夫的官。因为他以诙谐滑稽著名,后人编造了许多有关他的奇闻异事,有的甚至说他是神仙。南北朝时,有人写了《神异经》《海内十洲记》,也假托是他写的。《史记》《汉书》里都有东方朔的传记,书中的他是一个口若悬河、诙谐幽默的人。他凭借机智的言谈,一方面保全自己;一方面讽谏皇帝,成了显赫一时的人物。
【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及文中提及的东方生。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能直译全文。
3.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及“古今异义词”。
【指点迷津
授之以渔】
通过电影片段欣赏及文本的研讨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探究思想内涵
【涉及考点
形成网络】
外观:
玉质而金色
柑子
里面:
烟扑口鼻
干若败絮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卖柑者言
武将
腐朽堕落
托物喻理
朝廷重臣
文官
贪婪暴虐
【教学流程】
一.未雨绸缪
1.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2)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大众的毒害
2.参考复习资料:网上查询了解作者情况或全解类资料
3.预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溃(
)贾(
)鬻(
)笾(
)衒(
)廪(
)醇(
)饫(
)赫(
)
2)《卖柑者言》作者是___朝________,选自_________。本文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1.
解释疑难词
(1)一词多义
①②
市:①置于市(集市)②若所市于人
(
卖
)
业:①吾业上有年矣(以……为业)②建伊皋之业耶(功业)
于:①置于市(在)②若所市于人(给)
(2)通假字
①贾:通“价”,价钱
②衒:通“炫”,炫耀
③縻:通“糜”,浪费、消耗
(3)词类活用
①业:以……为业,名词的意动用法
②干:盾牌,这里是保卫的意思,名词用作动词
③峨:高戴,形容词用作动词
(4)解释疑难字、词
①涉:经过
②溃:腐烂
③烨然:色彩鲜艳的样子
④鬻:买
⑤贸:买
⑥败絮:破棉絮
⑦实:装满
⑧夫:那些
⑨斁:败坏
(5)掌握以下句子翻译
①甚矣哉,为期也!(干欺骗的行径太厉害了呀!)
②而独不足子所乎 (却惟独不能满足你的心意吗 )
③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哪个不是高不可攀地令人害怕,显赫地令人想要效法)
④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现在你不明察这些欺骗的行径,却来指责我卖柑)
2、分析课文
(1)文中说桔子贾十倍,而人却争鬻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来引出本文的议论的中心“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才我们知道了桔子外表是非常漂亮的,哪它里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主要是卖柑者的论述,那么他是针对什么而论述的?从那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卖柑者是如何论述论己之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柑者对于论世之欺又从那几个方面来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柑者对于武将和文官都由外到内进行描述,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那么这些人和柑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于卖柑者的话,我为什么默然无以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兵教兵),展示成果
(11)归纳主题
这篇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12)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夹叙夹议,托物喻理。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柑以讽世。课文从叙述杭州一个卖果者善于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一般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故事之中,读者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去领悟,即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而已。但这则寓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教学设计>文章“愤世疾邪”,“托柑以讽”的寓意。无情鞭挞、揭露当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了起来,这显然为防止因此文而遭受迫害。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现买的是劣柑后,斥责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卖柑者激昂慷慨一通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就是说,承认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者又显露了出来,似又不甘隐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
质疑解疑:写出你的疑问,大家共同提高哦。
平行训练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期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2)孰不巍巍乎可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3.选段两个“果能……耶?”句,旨在表现卖柑者的什么观点?
4.选段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画龙点睛
这篇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用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代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三
、提高拓展
狙①公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旦日必部分群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②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③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④者,其如狙公乎?唯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释】
①狙(jù):一种猴。②箠(chuí):鞭打。③馁(něi):饥饿。④道揆(kuí):道德法度。
1.翻译下列句子。
(1)群狙皆畏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弗敢违也。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其如狙公乎?
2.这是一篇讽刺小品,作者借“狙公”来讽刺哪些人?
3.选文最后引用郁离子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说说本文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我的收获和质疑(教师:教学反思)
我的感悟: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