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25 22: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检测
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B. 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 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2.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右图是本次会议的一张宣传图片,结合材料,你觉得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会给人类带来幸福
B. 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C.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D. 科学技术可以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3.下图所示的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
4.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
A. 体温计 B. 量筒 C. 刻度尺 D. 量杯
5.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l℃ B.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C. 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往下甩一甩 D.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6.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直接目的是为了 ( )
A. 建立假设     B. 获取事实和证据
C. 提出问题     D. 制定计划
7.下表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
A. 文字描述法    B. 表格记录法
C. 图形记录法    D. 以上都不上
8.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
B. 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D.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9.人们对对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有时要求很高,有时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较高时,则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下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 )
A. 测量跳远的成绩选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
B. 测量1000粒稻种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
C. 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
D. 测量室温选用测量范围是0~100摄氏度的温度计
10.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
A.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11.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鱼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项目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鱼卵数
孵出的小鱼数
A组
河水
1000mL
25℃
4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1000mL
10℃
40个
9只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
A.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 水量过多
C. 水温太高 D. 水中没有水草
12.在运动会上的掷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如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13.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
A. 80℃ B. 60℃ C. 50℃ D. 30℃
14.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6.02厘米、26.09厘米、26.10厘米、26.00厘米和26.08厘米、31.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
A. 26.058厘米    B. 26.06厘米
C. 26.95厘米     D. 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15.某同学好奇,将示数为37℃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结果是 ( )
A. 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B. 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损坏
C. 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D. 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以下,无法读数
16.筒量取溶液,仰视凹液面最低处数值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 小于6毫升    B. 大于6毫升
C. 等于6毫升    D. 无法确定范围
17.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
18.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如图脚印的口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为比较苹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右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
①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21cnjy.com
A. ① B. ② C. ①和② D. ②和③
20.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毫升(见下图)。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 ( )
A. 3毫升 B. 6毫升 C. 9毫升 D. 12毫升
二、填空题(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计34分)
21.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即两条铁轨之间距离)是1.435米,合________厘米。如果你要测量某段铁道的轨距是否符合标准,应选用最小刻度是________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22.如图,可读出物体AB的长度为________,物体C的长度是________。
23.某品牌汽车油表指针如图所示,该油表表示的是汽油的________(填“质量”或“体积”);指针指示汽油油箱内还剩汽油_________。21·cn·jy·com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4.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mL。www.21-cn-jy.com
25.读出各温度计的示数。左图________;右图________。
26.温度的单位是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科学上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2·1·c·n·j·y
27.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性质制作而成的。下图所示小刚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8.某些说英语的国家,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除使用摄氏度温标外还沿用另一种温标——华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单位写作°F。细心的小川从天气预报中记录了在相同的温度时,两种不同的温标下的数值,整理如下表。21·世纪*教育网
t(℃)
-5
0
5
10
15
20
25
T(°F)
23
32
41
50
59
77
(1)请你将表中未填好的数值是________
(2)某日小明从伦敦起飞时温度为77°F,回到北京温度为22℃,两地温差为_______℃。
29.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示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等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21教育网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计14分)
30.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做“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实验数据。
(1)相同体积的酒精和水,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2)当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酒精和水的________相等时候(填质量或体积),混合后减少的体积最多。www-2-1-cnjy-com
(3)析表中数据发现:随着酒精的增多,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大”或“先增大后减少”)
31.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2-1-c-n-j-y
⑴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M
5.2
⑵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____,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21*cnjy*com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____(填:大、小、无法确定);【来源:21cnj*y.co*m】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序号
水的体积(毫升)
水的质量(克)
酒精的体积(毫升)
酒精的质量(克)
混合前总体积(毫升)
混合后总体积(毫升)
1
87.8
87.8
12.2
9.8
100
98.8
2
66.2
66.2
33.8
27.04
100
97.7
3
44.4
44.4
55.6
44.4
100
96.4
4
50
50
50
40
100
96.9
5
16.7
16.7
83.3
66.6
100
97.6
6
8.2
8.2
91.8
73.4
100
98.5
四、分析解答题(每空2分,计12分)
32.小明同学用量筒测量家中热水瓶软木塞的体积时,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得软木塞的质量为m。
②量筒内盛水时的读数为V1。
③把铁块放入量筒内水中时的读数为V2。
④把铁块和软木塞捆在一起放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为V3。
(1)小丽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操作中有些步骤是多余的,你认为多余的是 ( )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李同学认为热水瓶的软木塞很容易吸水,请你想出一种办法来解决软木塞吸水造成的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请阅读下面短文:
爱迪生测灯泡的体积
有一次,爱迪生拿了一个有孔的废灯泡,交给他的助手阿普顿,让他计算出这只灯泡的体积是多少。阿普顿是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毕业生,又去德国深造了一年,数学程度相当不错,他拿着这只梨形的灯泡,打量了好半天,又特地找来皮尺,上下量了尺寸,画了剖视图、立体图,还列了一道又一道的算式。一个小时过去了,爱迪生着急了,走近一看,哎哟,在阿普顿面前,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爱迪生微笑着说,何必这么复杂呢?然后告诉了阿普顿测量的方法,阿普顿恍然大悟,不到一分钟就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简要说出爱迪生测灯泡体积的方法。
⑴写出所需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你对上述小故事作一个评价,说出你心中想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1.B
2.A
3.D
4.C
5.A
6.B
7.B
8.D
9.B
10.A
11.A
12.B
13.B
14.B
15.A
16.B
17.C
18.B
19.D
20.A
二、填空题(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计34分)
21.143.5;1mm
22.2.60cm;2.7cm点拨:读数时,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3.体积 35升
24.乙 161
25.37℃ -23℃
26.摄氏度;℃;0℃;100℃
27.热胀冷缩 37.8℃
28.(1)68 (2)3
29.25;5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计14分)
30.⑴水 ⑵质量 ⑶先增大后减小
31.5.2  (2)降低 小 13℃
四、分析解答题(每空2分,计12分)
32.(1)B (2)将软木塞涂上一层薄薄的蜡
33.写出所需的器材: 量筒 、烧杯
简要的实验步骤:A:将灯泡中装满水;
B:用量筒测出其中水的体积,可认为是灯泡的体积。(其他方法合理则可)
说出一点感想即可。如:生活中处理问题应简单实用,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