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分析
“测量”一节,包括长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以及时间的测量。这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后续的学习关系重大,必须让学生“吃”好这“第一口饭”。第一和第二节都采取随堂实验,既可克服可见度小的弊端;也可以通过“以物悟物”,满足初中生的心理要求,有利于他们积极参与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提高感知的效果。
测量工具的使用,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模拟操作是立竿见影的。
采用PPt放映实物图和字幕,既能增强信息强度,又可以节约时间,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
本节知识在《综合科学》中已经学过,重点应放在工具的操作上,让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爱护公物的思想作风。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身教言教并举,时时、处处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本的行为方式这个目标出发,努力陶冶他们的心理品质。所以,放天平、旋螺母、放物体、镊砝码、移游码等一招一式都应操作规范化,干净利索,使学生有所感受并付之行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都同时受到教益和长进。
对于物理量的估测,应结合实际,将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一次测量,使他们有感性认识,并以此为标准,扩展到对其他物体的估测。
本节共分三课时:(1)长度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3)测量的技巧
第一课时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测量的意义和发展的历史,知道测量的要素是单位和量度工具。
(2)初步了解估测的意义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测量是随着历史和科学的进步逐步完善和精确的过程。
(2)在落实1厘米、1分米、1米、1米3、1千克等基本标准的过程中,初步进行模型的建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测量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
(2)通过对身边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让学生感悟估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的要素单位和测量工具
难点:估测过程中的标准
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通过预备、初一年级《综合科学》的学习,初二学生对长度、质量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具体的概念
(2)学生对长度、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已经初步学会。
2.学生学习支架的设置:
支架一:让学生准备一米长的物体一个(可以是直尺,也可以是细绳),一千克的物体一个。估测过程中标准的选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准备这两样器材,学生对一米、一千克增强了感性认识。
支架二:在家庭作业中,主动与家长到自由市场购买物品,增强对事物的感知水平。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各种刻度尺,各种秤,托盘天平,准备一些常见物体用于长度和质量的估测。学生准备一米长的物体一个(可以是直尺,也可以是细绳),一千克的物体一个。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以一个故事说明长度测量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说出什么是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你都知道那些?
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2、展示米尺、学生用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长度测量工具,感悟1厘米、1分米、1厘米、1米、1米3等基本标准,
3、以自己身体各部分作为标准,想一想都有什么测量的意义?
4、比一比,看一看那位同学估测的准确。完成活动卡1和2的内容。
5、展示各种秤、天平,感悟1千克基本标准,估测身边常见物体的质量,然后完成活动卡内容3。
作业:利用休息日,到各种市场感知常见物体的一些物理常识。
板书设计
单位和测量工具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米、千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米。
(2)单位换算:1千米=103米=106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测量工具:刻度尺
2、质量的测量
(1)单位:千克、吨、克、毫克等。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千克。
(2)单位换算:1吨=103千克=106克
(3)测量工具:秤;实验室常用仪器:托盘天平。
二、估测:
估测不是随意乱猜,而是有标准的定量比较。
第二课时
时间的测量和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的工具。
(2)知道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
(3)学会用打点计时器并学会计算时间。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测量时间仪器的知识以及时间测量的历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养成爱护实验器材、遵守实验纪律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古今中外测量时间的方法和工具,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
(2)渗透无形的时间可由具体的空间来描述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的单位和测量。
难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原有水平分析:
(1)初二的学生对时间以有初步了解,时间的单位、单位换算也初步学会。
(2)时间测量工具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现代钟表,
2.学生学习支架的设置:
(1)学习支架一:为使同学们系统的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知识,教师课前安排收集信息,让他们到课堂上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重要的时间测量工具,再放映一段电影,了解钟表的发展史;
(2)学习支架二: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的目标较高,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1这个过渡目标,给学生学习设置支架,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再加以指导,使他们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电脑、实物投影;打点计时器(两名同学一套)。塑料杯两个,铁架台,水。
教学流程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找出下列诗句中与我们物理有关的词?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时间不仅是物理学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时间的测量和历史”
1、阅读教材,说出时间都有哪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年、月、日、时、分、秒。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通过阅读教材和你收集到的信息,请同学们谈谈古今中外都有哪些测量时间的工具?
日晷、漏钟、火钟、脉搏、摆钟、秒钟、电子钟、原子钟。
在同学讲完日晷后放映一段《东方之光》录像。全部讲完了测量工具后,放映关于钟表发展史的VCD影片。
测量工具的发展历史,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发展演变的历程。
任何有节奏规律的事物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
“小实验”简易的水漏。用一张纸带,放在水滴的下方,纸带上出现水迹,假设每秒钟均匀的有两滴水落下,让同学们说出两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学生实验1:用钢锯条,前面装上小铅笔头,让学生有规律的向下敲打纸带,另一名同学匀速的拉动纸带。
引入打点计时器:与水漏相似,但测量更精确的物理学常用的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
4、打点计时器。阅读活动卡,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及原理。
5、学生实验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
6、讨论几组同学的纸带,分析点与点之间的间隔不同的原因。
7、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时间的测量:
1、单位:年、月、日、时、分、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秒。
2、测量工具:日晷、水漏、沙漏、火钟、
脉搏、摆钟、秒钟、电子钟、原子钟。
二、打点计时器:
结构:
2、原理:有节奏、有规律的振动。
教后反思
本节课包含课前学生收集信息、课堂活动两部分。教学过程中首先阅读教材结合收集的信息,以自学的方式展现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让学生感悟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打点计时器安排的是学生实验,教师加以指导和调控。
本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以一段《东方之光》大型景观录像,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人文思想,再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展示时间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时间测量的方法。
“小实验”简易的水漏的安排,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同学,所以改成学生小组实验,用一个钢锯条前面固定一个铅笔头,让学生一下一下均匀的敲打在纸上,然后另一名同学匀速拉动纸带,第三名同学估测每敲打一下的时间,这样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
天平的使用
演示1
活动1
阅读教材
故事
引课
活动2
活动卡1、2
小结
活动4
长度质量的估测
测
量
活动3
活动卡3
时间的测量
活动1
活动3
使用打点计时器
时间的单位
情景引课
活动2
模拟打点计时器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