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0《再别康桥》课件(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10《再别康桥》课件(4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1:0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再别康桥徐志摩
初读文本:
读准字音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满载( ) 斑 斓( )
笙 箫( )
基础积累 河 畔( ) 荡 漾( )
青 荇( )
揉 碎( ) 浮 藻( )
长 篙( ) 漫 溯( )
满载( zài) 斑 斓( )
笙 箫( )
pànyàngxìngróuzǎogāosùlánshēng xiāo
基础积累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等。 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皇家学院以特别生资格随意选课听讲。1922年回国,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大学任教。 1928年《新月》月刊在上海创刊,与闻一多负责编辑。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代表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在那里,他结识了影响他生命、终生为之倾慕的一个重要女性——林徽音。 在那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林徽音、泰戈尔与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胡适《追悼徐志摩》写作背景  康桥,即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康桥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开启了他诗人的性灵;康桥浓郁的文化熏陶,使他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道路.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地诗文中。为此,1922年回国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6年写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故地重游,思绪万千,在归国的海轮上,创作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学习目标1.诵读 、背诵诗歌。
2.鉴赏诗歌中蕴含的美。自由朗诵,体悟情感。 感受诗歌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难舍难分挥手告别图
再读文本:
找出韵脚

合作探究
细读品味: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或几节和大家分享。
写了什么景(物)?



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金柳”改成“柳树”或者是“杨树”,如何?
1.与“夕阳”相映,给柳树披上金似的。
2.金色是最富贵的颜色。
3.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
4.柳的意象:离别。
(1)折柳送别。
(2)“柳”的谐音“留”。
(3)西安灞桥,是古代的送别之地。伤心不过灞桥柳。
思考:为什么徐志摩描绘了什么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更加眷恋青荇柔波图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永久眷恋榆荫潭藻图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高潮汹涌撑蒿寻梦图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低落静默夏虫悄夜图“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暗喻。
用笙箫来比喻悄悄。写出诗人的心境。
“笙箫”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箫声是低沉哀怨的。而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暗喻。
1.概念: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2.典型形式:甲是乙。文中运用了暗喻手法的还有哪几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固执地寻找着 “彩虹似的梦”,希望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为什么又不能放歌呢?
——自己心中的“康桥理想”已经幻灭,物是人非,无限的惆怅。1927年,梦想破灭,与小曼不合。
——马上就要再次离开康桥,离别时的不舍压得诗人无法放声高歌。最后只能够“悄悄”地离去,微妙的苦闷尽在不言中。
小结——思考:第二部分中,除了“金柳”,还有哪些 “意象” ? 这些 “意象”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荇” 、“星辉” 、“笙箫”——描写康桥景观之美,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如何理解“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象征手法。
代表彩虹似的梦。它倒映在水中并不带走。不仅与母校告别,而且与康桥文化告别。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依依不舍招手惜别图思考:诗人先写“轻轻的我走了”,后写“悄悄的我走了”试分析“轻轻”“悄悄”的妙用?“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什么深刻含义?答:由于诗人对康桥世界的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愿其完整受到人为损伤,不愿其纯洁受到半点污染,不愿破坏这种心境和氛围,故用轻轻和悄悄。
诗人“作别西天的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意在告白“康桥理想”的破灭,隐喻诗人游历英国而一无所获,折射出一个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小结《再别康桥》包含诗人的惆怅和眷恋难舍之情,也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康桥”理想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艺术技巧诗歌三美音乐美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绘画美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画面美。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每一节都是一幅画。
流动美。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地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