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08:5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学前热身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猜猜看:?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代表了宋代的最高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苏 轼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走近苏轼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解题----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自由读 读准字音
尝试读 读准节奏
示范读 品出韵味
体验读 读出韵味
合作读 读懂意味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一读:读准字音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不认识的字词。阅读导航自由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
解 ?(  )?衣  遂?(  )?至?
未寝?(  )? 藻? (  )荇?(  )
相与?(  )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yǔ 二读:读顺文章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初步感受月夜美景。阅读导航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合作探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重点字词:
1.解:解开,脱下。
2.欲:想。
3.户:门。
4.欣然:高兴的样子。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
我脱下衣服想睡觉,
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景色幽美)我高兴地动身走到门外。教师点拨 学生翻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重点字词:
11.亦:副词,也。
12.寝:睡觉。
13.相与:一起,共同。
14.于:介词,在。
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漫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重点字词:
15.空明:清澈透明。
16.交横:交错纵横。
17.盖:表示推测,原来是。译文:月光照在庭院中,好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
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重点字词:
18.何:疑问代词,哪。
19.但(1)古义:连词,只是。(2)今义:但是,表转折。
20.闲人(1)古义:悠闲自在的人。(2)今义:无所事事的人。
21.耳:罢了。
译文: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
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如何高效地背诵文言文1.背诵文言文的口诀:先理解,后记忆多回顾,效率高。
2.帮你支一招----教你一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三抓”背诵法。
3.“三抓”背诵法:此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抓“领头字”、“领头句”、“过渡句”,以达到背诵目的的方法。以《记承天寺夜游》例 时间(年、月、日、夜),解衣……,月色……,欣然……。念……者,遂至……。怀民……,相与……。
庭下……,水中……,盖……也。
何夜……?何处……?但少……耳。看谁能更好地背诵课文比一比成果展示:我 能 行 !一、重点字词欣然——
念——
户——
遂——
寝——
空明——
盖——
但——
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清澈透明原来是。只是。罢了。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同游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呀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合作读 读懂意味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记叙、描写、抒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承天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我”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中 庭月色优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比 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句子赏析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闲人的含义(1)被闲置之人即被贬官之人。为不得志的自嘲之语。( 2)指清闲自在之人,可见其能自解、自慰,表现了作者旷达胸襟。拓展迁移一切景语皆情语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和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拓展积累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诗 中 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总 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作 业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