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
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材分析:本课题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分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方法、实验氧气的性质、掌握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及催化剂的概念。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具体气体物质的制法,从制取物质原料的选择、依据的化学原理和制取的方法,到气体性质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也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运用,为以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有什么
(1)学生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中的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制法、性质、用途有了较深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早已渴望亲手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
(3)学生在本单元课题3中,已学习了实验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知道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这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氧气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2、学生缺什么
(1)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备对实验装置的组装、装置气密性检查、及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等知识,也不知道实验装置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
(2)学生在生产、生活中知道有“催化剂”这回事,但不清楚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催化剂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
(3)学生只在上新课时看到过教师制取氧气并探究其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没有亲身感受实验,不具备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知识。
(4)学生不具备通过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来探究制备气体的收集方法。
实验目的:
理解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了解催化剂的含义;
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难点:氧气的制取,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实验准备:
复习仪器的连接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实验方法:锥形瓶、分液漏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125mL)、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50mL)、坩埚钳、燃烧匙、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木炭、细铁丝、蜡烛、新制的澄清石灰水。
实验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氧气的用途师:从影片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并且来探究它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提出问题,引导思维氧气的制取投影:(1)如果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应该用哪套装置?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2)在实验室可以使用上图的哪种方法收集氧气?说明你的理由。(3)如果选用C和D都可以收集氧气,那么你认为C和D各有什么优缺点?你如何判断C和D中氧气已经收集满?说出你的操作方法。(4)连接好B装置,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说出你的做法。三、动手操作,体验快乐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亲自动手制备四瓶氧气,并通过实验证明是氧气投影:1、组装仪器,按照
、
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先向
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
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
在水槽中;4、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
(
http:
/
/
www.21cnjy.com
)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
、
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
盖住玻璃片,移出水面,
放在实验台上。(巡视指导,及时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纠正和点拨)投影:(1)发生装置,选择时要依据
和
,图A适用于
,图B适用于
;收集装置,依据收集气体的
和
(或与水反应的能力);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图
)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图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用
收集(图
)气体的验满方法,氧气
;拓展:若是二氧化碳呢?气体的验证方法,氧气
;拓展:若是二氧化碳呢?探究性质,明确差异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木炭、蜡烛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中与在纯氧中燃烧现象相同么?常见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也不燃烧么?若燃烧会有什么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收集到的氧气,来进行实验。实验探究: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投影: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石灰水并振荡铁与氧气的反应投影: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铁丝在空气中点燃铁丝在氧气中点燃问题:(1)在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是为了
;(2)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
;(3)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是为了
;(3)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是为了
。3、蜡烛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石灰水并振荡问题:判断蜡烛燃烧生成物的实验现象有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五、整理洗刷仪器六、讨论交流,归纳反思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3、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
观看影片,激起自己动手实验的欲望回顾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明确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依据氧气的性质,进一步明确收集氧气的方法,并知道各自的优缺点明确实验过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交流讨论,完成有关的问题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体验木炭在空气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动手实验,明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判断生成物洗刷仪器,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根据实验进行交流,总结实验探究收获、体会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巩固实验室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实验后对制取气体的方法进行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现象的差异,比较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通过交流,增强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操作巩固,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培养学生合作和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课中检测:(2011
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http:///quiz/images/201106/34/fa3db77f.png"
(1)这五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指出错误装置是
(填序号).
(2)图示中仪器①的作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可选择A作发生装置,但要对A进行改进,改进的方法是
;实验室若用B作发生装置制氧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
(3)常温下,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方程式为FeS+H2SO4(稀)=H2S↑+Fe
SO4,则应选择
(填序号,下同)来作发生装置.
(4)NO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易与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应选择
装置来收集NO。
板书设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氧气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铁丝在氧气里燃烧(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教学反思:1、本节实验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多,学生又是第一次亲自制物质(气体),在动手能力方面学生还不够大胆,教学中应注重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自主的、开放的进行实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能很好的锻炼学生对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基本操作要领的掌握和巩固,同时还能学到制备某种气体时怎样选择仪器及仪器的连接,教学方式上要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教师只需通过创设好问题情境、设置好问题台阶,便能使学生有效的获取知识。
3、在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由于学生掌握将铁丝伸入集气瓶的方法不够,导致有的小组实验没能成功,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