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 )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9-26 12: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
2.通过阅读、思考、想象,借助图片、模型,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难点是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2.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化学反应伴随的现象和能量变化导入新课:同学们想过吗?从杯子里的水到遥远太空的恒星,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三、物质构成的奥秘探究释疑、合作交流: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如果能有一种仪器把水分子放大到一定程度,你会看到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物质的构成[多媒体出示]水分子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模型展示]展示水、氢气、氧气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板书1】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水:H2O氢气:H2氧气:O2
铁:Fe2.物质的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板书1】2.物质的组成——元素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论个;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多媒体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思考结合水分子示意图思考和想象自学教材P6下内容。结论:1、世界上万物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2、分子、原子都是极其微小的微粒。根据投影示意图,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水、氧气、氢气、铁、铜、铝等理解、记忆下列化学符号:H2O,H2,O2,CO2,CO,Fe,Si拓宽了解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说明组成下列物质的元素H2O,H2,O2,CO2,CO,Fe,Si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区别:组成与构成组成:宏观——元素构成:微观——分子、原子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阅读P7长话短说挑战自我P8练习
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让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初建立微观想象的思维方式结合三幅图片并通过举例让学生体验原子、分子的微小,同时引导学生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能力中感受人类的伟大智慧。
[投影]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被称为(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2.(2012 沈阳)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3.(2011 株洲)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4.
(2011 东营)化学是在原子、分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平上研究物质的: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⑤制备;⑥应用的重要自然科学.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⑤
C.只有②⑤⑥
D.全部答案:1.C
2.B
3.D
4.
D
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从知识、能力、化学思想、化学观念等维度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1、助学“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分子和原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二、本节课学生初步接触微粒,难以实现认识上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微粒观的建立仍需时日。三、建议再突出重点,围绕微粒观的建立实施活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