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水为载体,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水的电解等过程中水分子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的变化观和微粒观。在分子的基础上,又让学生系统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原子,进而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发展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微粒观之后,又引领学生从物质组成的基本成分的角度建立了元素的概念,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物质组成的元素观,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建议
1、通过用心观察生活,体会水的三态变化。例如:水烧开后,掀开锅盖的景象;水的天然循环的情境;
2、循序渐进引领学生从微粒的视角看物质及物质的变化;
3、要做好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学习目标:
1、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
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对生命活动有重大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验准备:
多媒体、烧杯、250毫升冷水、热水、滴管、品红、酒精、分子间隔演示器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漂亮的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将同学们带入春、夏、秋、冬四季的遐想[提出问题]
这些现象都与水有关,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大约有1021水分子,这么小的水分子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等的奇妙变化?我们如何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欣赏图片,引发探究兴趣。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粒观。
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的水煮沸
[猜想假设]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四种不同的猜想中水分子在注射器的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想象得出不同的猜想:1、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2、水分子本身变大了3、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4、水分子受热集中针筒的那一端去了
利用学生的经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到底哪组同学的猜想正确呢?[多媒体展示]: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和排列
带着问题,观看动画并结合课本上课本P22内容,总结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特点及排列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得出结论]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得出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水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思考、总结、理解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总结物理变化的过程
利用图片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过渡]水的三态变化就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结果,那么它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多媒体展示]:雨后水的蒸发现象和烧水时锅盖上的液化现象(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对比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1]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什么原因?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问题2]
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这是什么原因?如何解释?
思考、交流观察图片,结合课本把宏观现象通过水分子的运动而动起来
帮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与获得能量或失去能量的关系
[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对分子有了什么认识(即分子的性质)。[板书]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且与能量有关(演示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3、分子之间有间隔,且与能量有关(演示酒精和水的混合体积变化)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互相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分子的性质并举例说明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课中检测]:
练习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的性质
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的天然循环[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带着问题阅读,分析,交流
运用分子的性质及物理变化的实质阐明水的天然循环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谈收获]: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何认识?[作业]:请以“假如我是一个水分子”为题,用小论文或日记或散文的形式,写出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经历
讨论、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①分子很小3、分子的特点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且与能量有关③分子间有间隔④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二、水的天然循环
教学反思:
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水分子运动水分子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由于学生初步接触微粒,学生不好理解,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宏观现象来解释微观本质。
[课中检测]:
1.当你走过公园时,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单质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
A、分子个数减少
B、分子体积减小
C、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蔗糖分子本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
(填“变”或“不变”),只是蔗糖分子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蔗糖分子运动
(填“加快”或“减慢”),因而属于___变化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用手蘸水在桌面上写字,你能观察到字迹逐渐消失,却看不见水分子是如何跑掉的。
(2)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