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1)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2 水分子的变化(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9-26 12: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同时初步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且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认识。
2.通过对水的分解微观的分析,初步认识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的实质。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的分析,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4.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能够说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已知的化学反应。
5.学习从微观的视角分析化学变化,并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分解反应的概念;
2.水通电分解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3.表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表示化学反应的分子模型表示法。
实验准备: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水电解器、火柴、酒精灯、学生电源、水(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示标】
1.投影水分子循环图
2.提出问题,投影揭示目标
水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水分子是否发生变化?【提出问题】
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问题提出后及时投影目标)一、水的分解【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环节一:教师通过实物介绍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加入的水含有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环节二: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入直流电的作用下的变化,要求仔细观察现象,同时将观察的实验现象填写到课本31页相应位置。[由于水电解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学生等待气体产生的过程中老师提出思考问题:水通直流电后得到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猜想,然后再让学生用点燃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环节三:1.组织学生按实验探究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同时,指出在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2.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板书):
(1)电解水是________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
能量。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正极的
和负极的______,二者的体积比为_____。(可简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投影: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详细的指导)
环节四:根据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观察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说一说此化学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这种反应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交流共享】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投影水通电分解的微观动画演示,结合课本分子结构模型图组织学生讨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现象——生成两种物质,对水分子模型进行拆分和重组,要求所有的原子都不能剩余,得到两种新的分子。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观看图片信息
积极回答问题,揭示物理变化的实质,就新问题做出自己初步的思考,同时明确学习目标。
聆听老师介绍。
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
学生猜想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并且设计实验验证。例如:学生可能结合生活中电热器烧水想到气体是水蒸气。
展示交流本实验的现象,归纳得出此探究实验的结论。
理解识记。
学生总结理解化学文字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学生观察总结分解反应的含义和特点:一变多、新物质。
观看动画演示,结合前面所学的物理变化中分子变化的情况,讨论交流两种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变化的情况。学生利用水分子的模型实物进行拆分和重组。学生在观看动画与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根据投影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感知在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是否变化
引起思维上的碰撞,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引导其深入思考。
了解电解水的仪器装置。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真实的感受到水在通入直流电后发生了变化。
学会实验时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明白任何猜想和假设都需要科学的验证才能成立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明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时获得验证具体物质的方法。
体会化学变化的宏观实质就是生成了新物质,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学习化学变化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使学生了解化学变化是有很多类型的,我们在研究时要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投影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形象的认识分子分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投影]当堂检测1、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食盐水——水+食盐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3、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4、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气,B管收集到________气。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6)在D管处,将使用燃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______________。(7)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收获:
通过本节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有什么收获,最好从知识、技能、方法等不同方面谈起。
思考总结,展示交流。
概括总结第二节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本35页“挑战自我”第1、2、3题;助学“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上感觉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比较顺利,教学流程明确具体。
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中感觉一下转变不过了,微粒观的形成还需加强。
建议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预设好时间以及过程,节约时间,以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