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
2.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
4.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操作就,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21教育网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氢气燃烧生成这一事实,理解化合反应;
2.了解物质性质的区分。
难点
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准备]
电解水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水的合成的微观动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诊断补偿:什么是分解反应?写出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从电解水的实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出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思考回答
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学习了水电解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氢气能燃烧,那么氢气燃烧能生成什么呢?
听讲并猜想学生结合燃烧有氧气参加来猜想
设疑激趣
二、出示导学提纲,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我们完成了实验的猜想,那该如何来证明你的猜想呢?【提问】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组是如何设计的?教师小结【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来完成39页《活动天地》的内容。结合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思考:从这个实验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小结】①氢气燃烧产物是水;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氢气可做燃料,无污染等。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要求】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试着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讲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交流共享】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产成水的反应过程。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充,确定最佳方案。分组实验。思考回答。认真听讲,仔细领会。思考、书写、比较、总结。听讲、领会分析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完善实验方案的目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以体验知识获取过程中的成功和喜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理解事物。加深对物质的微观认识让学生学会从分析比较中找差异,找规律。强化概念,加深理解。放手让学生去想,以启迪学生思维。
三、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互动提升【多媒体】待学生回答后,展示水合成过程的微观动画。【小结并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氧气燃烧生成水,都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提问】谁能说出水和氢气都有哪些化学性质?【追问】不同的微观粒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水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讲解】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方面属于物理性质的范畴?【提问】根据你对水的了解,你能说一下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观看体会。听讲领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不同。因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构成水和氢气的粒子不同。认真分析,慎于思考,畅所欲言,争相交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思考回答。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认识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弄清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的道理。使学生理解物理性质的含义并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四、师生互动、反思归纳【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从中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了哪些启发?
说出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与收获。
把本节知识系统化并加深印象,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在反思中得以提升,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精神。
五、练习补偿、当堂检测课本41页《在线测试》、《挑战自我》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找出不足。
布置作业:必做题:《化学助学》课后提升选做题:请帮老师设计一下实验方案,来探究氢气的下列有关性质:①氢气密度比空气小;②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进一步强化练习,复习巩固。
查漏补缺,达到理解、掌握并会应用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二、水的合成
1.空气中点燃氢气和氧气。
2.氢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源
3.化合反应
4.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学生电源缺失,没能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身体会电解水的过程,这样一来只能靠多媒体投影老师的演示,如果能让学生亲自体会效果可能更好,当然没能分组考虑了使用氢氧化钠、及氢气可燃的安全因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