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并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知识点(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2.难点:催化剂
教学准备:试管、锥形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在生活实际情景中认识氧气的制取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大家回忆一下,氧气有哪些用途呢?
那么,如此重要的气体,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个生活中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氧气例子。我们知道,如果鱼塘里缺氧,就会造成大量的鱼死亡,对渔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渔民们常用一种叫做“氧来乐”的增氧剂给鱼塘增氧。(展示氧来乐图片和文字说明书:大家看,
氧来乐的主要成分“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氧气和水。所以,这里写到“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10.png"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910.png"
\
MERGEFORMAT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初步探究——建立研究物质制备的方法体系
[提出问题]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纯净的氧气呢?[板书]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自主探究]1、电解水
2、从空气中分离氧气3、光合作用
[问题]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问题]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活动天地]
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
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气体时,
首先要选择反应物,
知道如何控制反应条件,
然后要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
最后要审查整个反应体系是否符合环保、
安全的要求。
请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①
水(H2O)②
二氧化碳(CO2)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氯化钠(NaCl)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甲烷(CH4)
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
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到了哪些因素?
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
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
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3.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引导为主的探究活动——实验室中能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吗?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请同学们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实验探究]
取A、B两支试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别加入3 5
mL过氧化氢溶液。请观察下列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
现象
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
现象[提问]上述2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说出你的理由。[总结]通过探究试验可知:A试管没有氧气产生;B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适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板书]1、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H2O2
H2O
O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实验探究]将B试管中的液体倒出,将二氧化锰中留下,然后再向该试管中加入双氧水,并检验。[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即“一变二不变”。[投影] 催化剂的作用
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中,催化剂的用途。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酶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酶作催化剂。[自主拓展]
1、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是否分解?
2、取相等质量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一份中加入二氧化锰,另一份不加,那么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否相等?[过渡]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自己进行组装,如何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自主探究]
1、制取氧气所需哪些仪器?如何进行装置?
2、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
4、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提出问题]还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收集氧气?[自主探究]
如何检验氧气已收集满?[学生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气体。[自主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多媒体投影]
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自主探究]
讨论用双氧水制氧气比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有何优点?[迁移应用]
观看多媒体画面:几种能得到氧气的方法,思考哪一种方法更适宜潜水艇供给氧气?展示潜水员在水中潜水的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流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
思考、回答氧气能供给呼吸,用在航天、登山、潜水、医疗等方面,氧气还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炼钢等方面。
关注产品标签中的主要成分、增氧功能、产物无残留、绿色环保的信息。
在笔记本上试着默写一下这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交流讨论,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学生自主合作:自主展示:说出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必须含有氧元素ABCD
原理、装置、步骤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
小组讨论并回答: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气体的密度、溶解性等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展示检验氧气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讨论、自主展示
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交流。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理解要点“一变二不变”。观看,思考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仪器装置 操作顺序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自主展示]检验氧气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学生讨论: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得出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收集。[自主展示]验满氧气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思考并说出原因。[自主展示]学生说出用双氧水制氧气的优点。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有的既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又便于及时添加药品……各有优缺点。思考回答
畅谈收获
从复习氧气的用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制得氧气的欲望。
通过恰当的情景设置,特别是选择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能极大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更有利于突出本节课重点内容。
引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反应产物的印象。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化学制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活动,探究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强化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学会反思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归纳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参与热情,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交流探究学习中的得到收获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探究学习中的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第四节
氧气(1)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2.原理: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氧气
H2O2
H2O
O2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催化剂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装置
所需仪器4.操作顺序:“查”“装”“验”“收”5.检验氧气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6.收集方法排水法
7.验满方法:
[当堂检测题]1.NO是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棕色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实验桌上有一瓶气体,是刚用排水法收集的。请你观察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映出该气体有哪些物理性质?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⑷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1.D
2.无色,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5.(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2)D(3)未收集到氧气(4)A
总结: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课外实践活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2.《助学》课中练习和课后评价部分。
学习过程:
教学反思:
1.该设计突出教学策略设计:针对重点及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其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能够实现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领悟、在领悟中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该教学设计紧密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中的情景——“氧来乐生氧”,引发了对过氧化氢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探究活动。引入生活实例作用突出,一方面有助于下面探究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广泛用途,强化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