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2.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感悟氧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现象的不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知识点(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2.难点: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酒精灯、集气瓶、盖玻片、坩埚钳、燃烧匙、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观察与思考1、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它们属于什么变化?2、这些变化都与哪种物质有关?导入新课: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第四节
氧气(二)
在化学上,
当我们要认识某种物质的性质时,
一般要从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氧气的性质【探究一】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天地]观察一瓶氧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体密度溶解性沸点熔点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18℃[思考]
1.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自然过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该物质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让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几种物质,看看它们能否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组织学生分别进行探究: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练习反应表达式的书写。[分组实验1]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分组实验2]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分组实验3]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多媒体]友情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 1、伸入集气瓶时,玻璃片不要拿走 2、要从上到下缓慢伸入 3、实验完毕,玻璃片盖好。 铁丝: 1、铁丝绕成
(可在燃烧匙杆上绕) 2、铁丝末端系火柴杆 3、火柴将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内 4、集气瓶底留水。[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提问]为什么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留少量水?[提问]1.通过上述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
3.为什么氧气浓度小,反应就不剧烈?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吗? [小结]分子间要发生化学反应,首要条件是分子间要发生有效碰撞,碰撞机会越多,反应就越剧烈。
[多媒体]木炭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氧气除了能与这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外,还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你推测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观察这些文字表达式有何共同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小结]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氧化物。
[过渡]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也是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体的重要元素。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广泛存在于物质的天然转化、人工转化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于维持健康的生命活动与和谐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活动天地]
观察下图,看看氧元素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思考:
1.自然界中氧气产生与消耗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氧气是性质活泼的气体,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越来越低呢?
[交流共享]有同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
然界中的氧循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我们是如何消耗氧气的?又对氧气的生成做了
什么贡献?
假如氧循环被破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升高或降低,可能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存?
[谈收获]由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1.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
我们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认识物质。 3.
用微观粒子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观看、思考、回答
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小组讨论:木炭与氧气、蜡烛与氧气、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方案,并逐一交流
交流并按照其方案进行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参照“友情提示”动手实验并记录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实验现象
逐一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板书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防止集气瓶被熔化物炸裂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小
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就越容易反应
据图交流为何木炭在氧气中反应更剧烈
思考回答
反应物中都有氧气,生成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且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聆听、思考观察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阅读课本P93,并回答思考题
学生畅谈收获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将化学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悟认识物质的一般顺序。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特别要注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氧气的性质,体现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让他们初步学会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科学方法。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比观察物质在空气、纯氧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燃烧的不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是有影响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人类根据需要,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可以趋利避害。
知道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感受氧循环对生命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感悟到氧循环对人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意义,同时要关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要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当堂检测题]
1.用线段将下列物质燃烧时的现象连接起来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有生成物熔化溅落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瓶壁有水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
2.下列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氧化镁
C.水
D.二氧化碳
3.下列有关氧气的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常情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
C.氧气性质很活泼,跟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D.氧气的性质是由它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总结: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利用图书或网络资源,进一步了解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写出一篇科普小论文。《助学》课中练习和课后评价部分。
教学反思:
1.从情景的创设到合作探究、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流中的三个专题性的探究活动,最后到达标检测,本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问题的提出有阶梯性,课堂上比较顺畅,特别是三个探究活动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穿了一条线。
2.在指导学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主要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存在的不足,尽量由学生自己补充完整。像铁丝燃烧实验学生也只是按照木炭、蜡烛那样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他的方案做演示,结果不行,可再抛给学生,让其讨论解决,其中一些细节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刻地体会到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