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课标要求: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内容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原子等)有了较深的认识,初步建立了微粒观;对化学反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判断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是不发生变化的,但是没有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也没有把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不变跟物质总质量也不变联系起来。因此,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变,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也不发生变化,是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的起点。
学习建议:
学习中可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学习目标:
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
2.
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和质量不发生变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理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4.
通过实验探究化验证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巩固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发展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5.
通过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活和生产中化学现象进行解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重点、难点):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重点)
2.用微粒观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重点、难点)
实验准备:
多媒体素材;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烧杯、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胶头滴管、锥形瓶、酒精灯、橡皮塞、导管、试管夹、玻璃棒、塑料袋(或气球)、细线、细沙、放大镜、火柴;盐酸、大理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白磷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多媒体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一
木炭燃烧成为灰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二
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引导思考]1、以上两幅图片的事实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这两个变化主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3、物质的质量如何变化
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明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通过化学反应不仅能实现物质的转化,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请同学们思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如何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板书课题]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过渡]
为了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选择我们熟悉的一个化学反应来推测一下。一、推测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关系【活动天地一】[温故知新]投影相关练习题目写出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表达式
[多媒体出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分析]
1、这个反应前后都有哪些分子和原子?2、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具有什么关系呢?[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天地二】[过渡]
同学们的这两个观点都是从微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去分析的,但理由好像并不是很充分,下面是小丽同学用图示表示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你认为哪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分析大部分同学认为1.“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生成水和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2.其它的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总质量也可能是不变的。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过渡]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化与否?我们先来看前人给了我们什么经验。[温馨提示]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本P101页“提示”。[方案选择]引导学生进行方案的选择:第一个方案,反应物中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这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第二个方案反应前后都是液体(包括在其中的沉淀),除去倾倒液体会有残余而影响客观性之外,其他操作很方便;第三个方案需要点燃白磷,且有气态物质氧气参加反应,乍看很难处理,但是动动脑筋,其实它是最好实现的,且最能保证实验探究的客观性。[多媒体出示]三个方案的装置图引导学生思考完善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和结论称量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让物质反应称量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可以分为:①反应容器的质量②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③未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以分为:①反应容器的质量②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③未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学生总结]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思]
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总结归纳板书]根据前人无数实验证明: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师强调]所谓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我们刚才就是通过了实践,得到了事实,验证了这条定律。[设问过渡]为什么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结合刚才同学们选的图示你能否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来解释这一事实。[投影]过氧化氢分子
水分子
氧分子[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板书]四、质量守恒原因:
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个数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认识升级]我们知道了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我们怎样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投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B.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10g食盐水,这个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反应的镁条质量与氧气的质量之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拓展延伸]学生自学教材第102页“多识一点”部分的知识,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思考、讨论、总结交流展示:1、都是化学变化2、人类主要利用图一的反应获得能量、图二的反应获得物质。3、学生意见不一:观点1:图一物质越来越少,质量减少;图二物质越来越多,质量增大。观点2:质量没变化。思考,在自己心里猜测。写反应的表达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
水
+
氧气分析三种物质的构成,揣摩物质的质量变化与分子原子的变化关系。分析思考讨论生1:选甲。因为能反映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生2:选丙。因为丙除了具有甲的功能外,反映出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不变的。阅读提示:首先要确定一个容易发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其次要考虑怎样测量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同时还要考虑怎样使反应发生、在哪里发生,需要哪些仪器、药品等。每一小组的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思路研究方案。每个方案都有人选,第二个最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INCLUDEPICTURE
"http:///quiz/images/201101/4/35a893e9.png"
\
MERGEFORMATINET
根据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反思归纳总结反思失误:有一组同学在白磷燃烧时把橡皮塞冲开了。分析原因:这一组同学采取加热的方法让白磷燃烧,造成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太大。改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理解、记忆结合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分析讨论总结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质量不变。讨论、总结、提升、共享。在教师指导下注意发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阅读,思考在回望历史的同时感受科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仅能实现物质的转化,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将学习主题引导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上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物质的宏观表现与微观构成有关”的微粒观。通过本活动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知识,建立微观构成和物质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元素守恒观念。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控制化学反应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建立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进一步提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当堂检测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
2.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某物质在O2中燃烧后只生成H2O和CO2,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
C.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元素
D.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
总结: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课本P104《挑战自我》。思考: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抓住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实质这一核心内容,通过推测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变化的推测、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通过化学变化的实质来解释质量守恒,这一系列活动,达到了以下目标。
一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这一基本的、普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规律;二是通过从微观和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变化观和元素观;三是使学生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四是可以使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上课时没有完成“如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建议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探究自主权,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最好加上动画演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