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内容和学情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铁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上承氧化反应,下接化石燃料的利用,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一周纲要”栏目)
1、通过网络等学习媒介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用心观察生活,体会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认识燃烧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燃烧条件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知识点(重点、难点):
1、了解灭火的原理。(重点)
2、认识燃烧的条件。(重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并以此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外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难点)
实验准备:
多媒体素材;坩埚钳、酒精灯、镊子、烧杯、剪刀、小木条、木块、煤块、石子、小蜡烛、水、湿抹布、河沙、铜丝圈、烧杯。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创设情境]:有的学者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火的使用”,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人认为:“使用火是人类与动物最大区别之一。”由此可见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至今,我们仍然通过燃烧获取生活生产所需的能量。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然而,如果用火不当,可能会造成火灾,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播放视频]
孟加拉国最近火灾。链接地址:http://v./show/NnHGgHX4ATfZjLjBzQiCVw...html[引入新课]火推动着人类历史文明,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火灾是生活中最大杀手之一。我们应想尽办法灭火。[板书课题]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合作探究1]:[过渡]
其实,并不只是在发生火灾时才需要灭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也有灭火。
学生表演。请你你熄灭蜡烛和酒精灯的火焰,提供的工具有:水、剪刀、湿抹布、河沙、铜丝圈、烧杯。讨论要求:请各组先进行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方式方法,前组用过的方法后面的组不能用,五个组要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表述灭火方法。[合作探究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8页“
[活动天地6-1]寻找灭火的方法”。把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灭火方法主要目的降低温度隔绝氧气移走可燃物[播放图片]:灭火方法(百度图片搜索)。补充: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归纳板书]:一、灭火原理1、隔绝氧气2、降低温度(降温至着火点以下)3、移走可燃物[追踪练习]: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合作探究3]:[过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请你尝试:
实验1、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根小木条,用酒精灯点燃,观察。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木块和煤块,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燃烧有无先后之分。
实验3、分别点燃2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实验完毕后汇报现象:实验现象结论1、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根粉笔,用酒精灯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木块和煤块,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燃烧有无先后之分。3、分别点燃2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总结并板书]:二、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强调:三者缺一不可[巩固提高]:播放视频:燃烧条件的探究链接地址:http:///v/b/27044059-1191922555.html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应用燃烧条件解释三块磷的不同现象?用导管对着热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是否燃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问]:1、写出碳、铁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描述上述燃烧反应的现象。3、什么叫燃烧呢?[板书]: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强调:燃烧与灭火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而且只需破坏其中一个即可。[追踪再探]
Mg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它既可以在O2中燃烧生成MgO,又能在N2中燃烧生成Mg3N2,还能在CO2中燃烧生成MgO和C。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由此说明:燃烧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拓展延伸]: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20页[活动天地6-2]“火与安全用火”内容。
思考,体会。观看视频,讨论交流。讨论:组长作记录。12345灭火方法演示、表述:吹(扇)风、浇水(温度降低,达不到着火点),罩灭(缺氧)、湿抹布,剪灭剪掉烛芯(没有了可燃物),,用铜丝圈罩住火苗(温度降低、缺氧)。思考、讨论、总结。交流展示:观看视频、体会灭火方法及原理。巩固练习。实验、观察。汇报现象:现象结论小木条燃烧,粉笔不燃烧可以燃烧的物体——可燃物木块比煤块容易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着火点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氧气归纳总结: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观看视频。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3、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但用导管对着它吹气,白磷可燃烧。思考、回答。总结。讨论、回答。阅读、体会。
帮助学生认识燃烧是人类最早有意识利用的化学变化,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变化。用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生活切入主题。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信息。体现化学即身边的化学。由学生体验生活中化学知识,并能升华为理论层面。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讨论交流总结灭火方法和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图片资料的观看,加深对灭火方法及原理的了解。进一步强化灭火原理。通过探究了解燃烧的条件,并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视频直观巩固燃烧的条件。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温故知新。使学生明确通常的燃烧与广义的燃烧的区别。使学生近一步认识火与安全用火的重要性,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3、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
4、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措施是
(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5、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原因是(
)
A、可快速提供燃烧所需要的氧气
B、空气流通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空气流通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总结]:请同学们对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1、《助学》P89“课后评价”。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三个灭火的例子,并说出原理。
[板书设计]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一、灭火原理
二、燃烧的条件1、隔绝氧气
1、物质具有可燃性2、降低温度(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移走可燃物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视频资料和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其中关键一点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能做的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出学生的不足。对发展学生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足。建议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探究。
单元知识树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