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
总第
7
课时
主备:
审核:
课型:
活动课
活
动
目
标
1、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2、收集哥伦布及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学生表演哥伦布航海的课堂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4、通过活动学生认识人类征服海洋的艰难困苦,认识开辟新航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活
动
重难点
重点:制作道具、收集材料、编写剧本、组织排练
难点:编写剧本、历史剧的分工和排练
方
法指
导
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活
动
过
程
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1、1405—1433年,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
沿岸。2、哥伦布直到临死前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
,他把
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
”,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
”。3、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
,进入
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的海上航线。达·迦马到达了
,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4、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
,经过
海峡进入
,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来,其船队继续西行,穿越
,绕过
,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共同探究】1.为了再现哥伦布乘船远航,探寻通往东新航路的豪迈之举,某班同学决定编演历史短剧《我与哥伦布同行》。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你协助同学们共同解决。(1)哥伦布曾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依据这段话中,欧洲人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勇往直前,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航海时,不单依靠出众的口才,还要有切实保障的有利条件。你认为当时的欧洲已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
(3)假如你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在航海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们到达古巴、海地时后,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
(4)同学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大不相同。有人说哥伦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万恶的强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5)回顾活动过程,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关于哥伦布的信息?(写出2种方式即可)
(6)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历史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拓展练习】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一
1405—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随行船只最大达到200余艘,最大载重量为1500多吨,携带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生丝等,每次远航随行人员约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3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最终到达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随行船只最大载重120—130吨,携带的货物包括玻璃碎片、农具、种子、粮食、牲畜等,远航随行人员最多一次1000多人。(1)依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2)有人把郑和称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伦布称为“殖民掠夺的先锋”。虽然评价不同,但从历史长远的发展来,二人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给我国明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教)
学后反思课题: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
总第
7
课时
主备:
审核:
课型:
活动课
活
动
目
标
1、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2、收集哥伦布及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学生表演哥伦布航海的课堂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4、通过活动学生认识人类征服海洋的艰难困苦,认识开辟新航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活
动
重难点
重点:制作道具、收集材料、编写剧本、组织排练
难点:编写剧本、历史剧的分工和排练
方
法指
导
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活
动
过
程
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1、1405—1433年,
郑和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7
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
红海
沿岸。2、哥伦布直到临死前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
,他把美
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
印第安人
”,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
西印度群岛
”。3、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好望角
,进入
印度
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印度的海上航线。达·迦马到达了印度西海岸
,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4、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
大西洋
,经过
南美南端
海峡进入
太平洋
,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来,其船队继续西行,穿越印度洋
,绕过好望角
,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环球航行
。【共同探究】1.为了再现哥伦布乘船远航,探寻通往东新航路的豪迈之举,某班同学决定编演历史短剧《我与哥伦布同行》。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你协助同学们共同解决。(1)哥伦布曾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依据这段话中,欧洲人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勇往直前,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对黄金的贪欲,对财富的追求(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航海时,不单依靠出众的口才,还要有切实保障的有利条件。你认为当时的欧洲已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有利条件:中国的罗盘针已经传到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3)假如你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在航海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们到达古巴、海地时后,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海浪、饮水、食物等;语言不通,交流困难;(4)同学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大不相同。有人说哥伦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万恶的强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占有的材料不同等(5)回顾活动过程,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关于哥伦布的信息?(写出2种方式即可)渠道: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观看影视资料、咨询专家或学者、参观纪念馆等(6)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历史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因素:人员的细致分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概括、组合;道具的精心准备、剧本的编写与认真排练;小组间的密切配合等【拓展练习】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一
1405—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随行船只最大达到200余艘,最大载重量为1500多吨,携带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生丝等,每次远航随行人员约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3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最终到达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随行船只最大载重120—130吨,携带的货物包括玻璃碎片、农具、种子、粮食、牲畜等,远航随行人员最多一次1000多人。(1)依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比,有何突出特点?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2)有人把郑和称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伦布称为“殖民掠夺的先锋”。虽然评价不同,但从历史长远的发展来,二人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的发展。(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给我国明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政治:1553年,澳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经济: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以组为单位复习《探险者的梦想》一课,结合地图,明确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回顾并感悟。强调全体组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所有同学的参与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指导。用对比方法,将欧洲的这次航海活动同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感受历史,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教)
学后反思
本节活动课,师生均获益匪浅。一方面,教师了解了学生在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经验和教训,有助于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哥伦布等船队的探险经过,并对哥伦布探险的动机,西行的思想基础及其探险过程中所作所为,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同时,通过不同的活动从多方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分工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题:第7课
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学习与探究之一
总第
7
课时
主备:
审核:
课型:
活动课
活
动
目
标
1、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过程。2、收集哥伦布及航海活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学生表演哥伦布航海的课堂剧,提高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4、通过活动学生认识人类征服海洋的艰难困苦,认识开辟新航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活
动
重难点
重点:制作道具、收集材料、编写剧本、组织排练
难点:编写剧本、历史剧的分工和排练
方
法指
导
情境再现、合作探究
活
动
过
程
自主空间
【自主学习】1、1405—1433年,
郑和
受明成祖派遣,前后
7
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
红海
沿岸。2、哥伦布直到临死前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
,他把美
洲当地土著居民称为“
印第安人
”,把加勒比海上的岛屿称为“
西印度群岛
”。3、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到达好望角
,进入
印度
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
印度的海上航线。达·迦马到达了印度西海岸
,实现了欧洲人从非洲沿岸到达东方的夙愿。4、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从欧洲出发,穿越
大西洋
,经过
南美南端
海峡进入
太平洋
,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后来,其船队继续西行,穿越印度洋
,绕过好望角
,回到欧洲,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环球航行
。【共同探究】1.为了再现哥伦布乘船远航,探寻通往东新航路的豪迈之举,某班同学决定编演历史短剧《我与哥伦布同行》。针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你协助同学们共同解决。(1)哥伦布曾说:“黄金就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依据这段话中,欧洲人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勇往直前,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对黄金的贪欲,对财富的追求(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哥伦布说服西班牙国王资助航海时,不单依靠出众的口才,还要有切实保障的有利条件。你认为当时的欧洲已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有利条件:中国的罗盘针已经传到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3)假如你与哥伦布同舟远航,在航海过程中你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们到达古巴、海地时后,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什么?海浪、饮水、食物等;语言不通,交流困难;(4)同学们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大不相同。有人说哥伦布是杰出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万恶的强盗。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原因: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占有的材料不同等(5)回顾活动过程,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关于哥伦布的信息?(写出2种方式即可)渠道:网络查询、图书馆查阅资料、观看影视资料、咨询专家或学者、参观纪念馆等(6)通过本次活动,你认为历史剧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因素:人员的细致分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概括、组合;道具的精心准备、剧本的编写与认真排练;小组间的密切配合等【拓展练习】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材料一
1405—1433年,郑和前后7次下西洋,随行船只最大达到200余艘,最大载重量为1500多吨,携带的货物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生丝等,每次远航随行人员约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率领3艘帆船,横渡大西洋,开始了探险航行,最终到达了古巴、海地。航行中随行船只最大载重120—130吨,携带的货物包括玻璃碎片、农具、种子、粮食、牲畜等,远航随行人员最多一次1000多人。(1)依据上述材料,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比,有何突出特点?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到达范围广;(2)有人把郑和称为“和平交往的使者”,有人把哥伦布称为“殖民掠夺的先锋”。虽然评价不同,但从历史长远的发展来,二人具有共同的历史作用。请问:共同的历史作用是什么?共同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的发展。(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中国正处于大明王朝统治时期。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给我国明朝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政治:1553年,澳门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经济:16世纪,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教)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