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请思考: ⑴材料中“纱幕”指的是什么?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幕纱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瑞士〕雅·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神学世界观;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中世纪的表情(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雕塑《安东尼.奥索》 禁欲苦行 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⑵“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 意大利最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神学世界观的束缚被冲破,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物质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一)背景 (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起源于意大利?)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文化环境:古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遗产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一、文艺复兴根本原因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们的主张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
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三)实质:(二)核心内容:人文主义【基本含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一、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1.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随堂巩固C2.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
B.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充分的思想基础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随堂巩固C一、文艺复兴(四)扩展(五)主要成就(16世纪以后)路径:意大利 欧洲其他国家《十日谈》一、文艺复兴文学领域薄伽丘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
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
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
故名《十日谈》。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亲近文学名篇——薄伽丘《十日谈》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思想内容: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个性。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A《十日谈》抨禁欲、倡平等、
张个性一、文艺复兴文学领域《神曲》一、文艺复兴《十日谈》抨禁欲、倡平等、
张个性文学领域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计14000多行。 《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但丁把当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
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看作你们的上帝,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表憎恶 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但丁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歌集》最早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一、文艺复兴《神曲》表憎恶《十日谈》抨禁欲、倡平等、
张个性文学领域 彼特拉克少年时非常喜爱文
学、修辞,对古典作家的作品尤
为倾倒。但其父亲希望他做一名
法学家。1326年,他的父亲去
世,彼特拉克得以放弃法学,自
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
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他的
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
《阿非利加》《意大利颂》等尤
其著称于世。被称为“人文主义
之父”。 彼特拉克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极富个性,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一、文艺复兴艺术领域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是有史以来最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他是位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科学家。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 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蒙娜丽莎》
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画中背景山水幽深茫茫,反衬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神妙,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像作品,实为人文主义关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辉体现。《最后的晚餐》反映了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犹大为了30块钱出卖耶稣) 解剖人体是宗教大忌,达芬奇常和尸体睡在一起,抱怨尸体腐烂得太快,在未做完记录前就开始发臭。正是这种崇尚科学、不辞辛苦的探究精神,使其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就。米开朗琪罗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米开朗琪罗《大卫》“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从22岁到25岁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的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那就是和谐、圆润、愉快、优美、温和,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拉斐尔自画像(1483~1520)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制的。
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
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西斯廷圣母:
温柔美丽中世纪圣母:
神情呆滞《 圣母子 》《纱罩圣母》拉斐尔笔下优美、温和的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大卫》《西斯廷圣母》《十日谈》《哈姆雷特》等但丁文学、艺术、科学文学
“三杰”
薄伽丘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神曲》《歌集》美术
“三杰”
拉斐尔莎士比亚等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人文主义之父1.《十日谈》《神曲》《蒙娜丽莎》等伟大
作品的产生,主要说明了
A.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B.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C.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D.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活动B随堂巩固2.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的作品题材大多来自
《圣经》,说明了
A.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他们不反对天主教会
C.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愿冲破教会的思想束缚
D.资产阶级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D3.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主要历史任务是
A.把人从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
B.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把人从罗马教皇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控制下解放出来A(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和新航路的开辟。
②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7.文艺复兴的影响一、文艺复兴自然科学领域近代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开普勒《天体运行论》(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
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
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
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
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哥
白
尼提出 “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1564-1642)
创立现代物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相结
合),在天文观测中首次利
用望远镜,奠定动力学基础。 伽利略
判处终身监禁 布鲁诺
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自然科学(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和新航路的开辟。
②文学艺术: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2)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7.文艺复兴的影响材料1: 路德宗教改革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逸,而喜爱艺术。因兴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卖赎罪券为筹款的财路。有一名无耻的推销员,对他的顾客说:“你投下银钱,现在我看见你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炼狱的火焰只剩右腿还在火里面;再继续加钱吧!”那人说:“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材料2:“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思考: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宗教改革为何最早开始于德国?二、宗教改革 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国家——梵蒂冈,
尽管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
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1075年《教皇敕令》(27条) “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
“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
“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对此,亨利四世仍然继续任命主教并且最终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
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
最终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 卡诺莎之辱卡诺莎之辱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四世带着自己的妻子赤足披毡,据说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同意他进来,给了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亨利四世还被要求写下效忠教皇的誓词并宣誓。这就是“卡诺莎之辱”。(2)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1、背景:(3)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 榨。(4)教皇出售赎罪券(直接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
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
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只要
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
属的罪孽,死者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Lutheran Church)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2.拉开序幕——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阅读P29“资料回放”,归纳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及评价:① 信仰上帝就可获得救赎;
② 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
和解释《圣经》。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反对束缚,崇尚自由3.宗教改革的扩展路德派
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新教产生(2)内容:
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1)过程:4.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1)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2)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3)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4)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5、宗教改革的影响:本课小结(14-17世纪)文艺复兴:
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
求。(16世纪)(文艺复兴影响下的)宗教改革:
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
的统治。小结 :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反封建斗争;都波及到西欧广大地区;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矛头指向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披着宗教外衣,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意大利开始;思想文化领域德国开始;政治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天主教权威受到挑战。教会对人们控制逐渐减弱;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P29学习延伸
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
1.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 ?答案提示: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2.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教会主张:因行称义课堂练习1.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主张惟一信仰
A.罗马教皇
B.传教士
C.天主教会
D.《圣经》D课堂练习2.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主张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