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6:1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练习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
)
3.牺牲玉帛(
)
4.下视其辙(
)
5.登轼而望(
)
6.望其旗靡(
)
7.小信未孚(
)
8.曹刿请见(
)
二、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牺牲玉帛
5.小信未孚
6.小大之狱
7.可以一战
8.齐师败绩
三、选择加点的字的词义,将序号填入括号里:
(1)衣食所安

)A、安排
B、安定
C、养生的东西
(2)弗敢专也

)A、专有
B、专门
C、专权
(3)小信未孚

)A、信任
B、信实
C、为别人所信服
(4)彼竭我盈

)A、多余
B、旺盛
C、充满
(5)望其旗靡

)A、倒下
B、华丽
C、浪费
四、在括号里给加点的词填上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词:
1、以
A、必以分人(

B、必以信(

2、谋
A、肉食者谋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焉
A、又何间焉(

B、惧有伏焉(

4、从
A、民弗从也(

B、战则请从(

5、鄙
A、肉食者鄙(

B、蜀之鄙有二僧(

6、故
A、故逐之(

B、公问其故(

7、间
A、又何间焉(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立有间(

8、属
A、忠之属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司命之所属(

9、信
A、小信未孚(

B、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C、宁信度,无自信也(

10、其
A、望其旗靡(

B、公问其故(

C、其乡人曰(

五、辨别加点词的古今词义:
1、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3、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5、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六、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的实词:
1、神弗福也
词用作
,译为:
2、公将鼓之
词用作
,译为:
七、揣摩语句:
1.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再而衰:“再”后省略了“鼓”字。
B.必以分人:“以”后省略了“之”字。
C.夫战,勇气也:句中省略了判断词“这是”。
D.问:何以战:“问”前省略了“刿”。
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何以战
(2)忠之属也。
(3)战则请从。
(4)虽不能察,必以情。
(5)夫战,勇气也。
3.下列各句中属判断句的是:(
)
A.忠之属也。
B.下视其辙。
C.夫战,勇气也。
D.十年春,齐师伐我。
4.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赞成和反对,有肯定和否定,有抒情和议论。试根据加点字说说下边各句的语气。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夫战,勇气也
八、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体史书《
》,相传是
时期的
(作者)根据
编写的。
2、《曹刿论战》记叙的是
国和
国的
之战,这次战争是我国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
九、阅读原文回答:
1、请分别用原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曹刿与鲁庄公的性格特点:
答:

2、鲁庄公想凭什么应战?曹刿想应战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答:
3、结合全文考虑,曹刿的远谋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



4、结尾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成语是:
答:
5、文章详写什么内容?略写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说明什么?曹刿说可以逐齐师的理由是什么?说明什么?
答:
7、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8、文中表明在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答:
9、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什么?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什么?
答:
十、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忠之属也”指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件事。(
)
2.《曹刿论战》是一个主谓短语。“论”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本
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
3.《曹刿论战》记的是史实。主要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方式是“记言”。文中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
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
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先发制人等。(
)
十一、语段阅读。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判请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曹刿论战》,相传作者是
时的
(2)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间:
 
鄙:
  
徧:       牺牲:
加:     孚:      福:
(3)曹判请求进见庄公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
(4)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哪一件事?
答:
       
(5)曹刿请见的理由是: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将鼓之。判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判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公将鼓之(

(2)公将驰之(

(3)彼竭我盈(

(4)既克(

2.
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下视其辙,登拭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夫大国,难测也,(
)惧(
)有伏焉。
3.
选择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选择在“

之时
4.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