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玉帛(
)
小信未孚(
)
登轼而望之(
)
夫战(
)
望其旗靡(
)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4)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
(6)小大之狱:
(7)忠之属也:
(8)公将鼓之:
(9)
遂逐齐师:
(10)既克:
(11)
一鼓作气:
(12)望其旗靡:
3.请判断下列句子的古汉语句式。
(1)夫战,勇气也。
(
)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
(3)何以战?
(
)
4.下面句子的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文学常识。
《左传》相传是
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作,《左传》原名
或
,是根据鲁史写的
体史书,与
、
合称《春秋》三传。
阅读·鉴赏
精读课文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曹刿“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_______”。
(2)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
________”。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10.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30字)
(二)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
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1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1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是
。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5.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1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1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18.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品读类文
诫太子勇
杨坚
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合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又拟分赐汝兄弟。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颎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9.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志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0.“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我心”指什么?
21.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
链接·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05年上海中考题)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2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2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24.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识趣·增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尊称其“左丘”。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相传左丘明告老还乡(约公元前47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一直居住在都君庄(即今肥城市衡鱼村),且世代繁衍于此已80代。现尚有左丘明所植银杏树一株,及相传为左丘明用过的石碾、石碓、左丘井、左丘明后裔为感谢唐太宗敕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625年)所植的槐树、左丘明六十八代孙丘行键的墓碑、左丘明六十九代孙丘涟的故居、孔子七十代孙袭封衍圣公题写的匾牌等古迹和文物。
左丘明死后(约公元前450年),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肥城。《魏书·地形志》载: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带。宋王去非“吊左丘明墓”诗云:“荒草迷离土一堆,坟前古木亦凋衰。传留千载英魂渺,每到都君一泪垂。”左丘明墓虽几经战乱劫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但遗址尚存,现正在修复之中。
答案
1.ɡuì
jiàn
bó
fú
shì
fú
mǐ
2.(1)军队(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http: / / www.21cnjy.com )。(3)参与(4)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5)为人所信服(6)案件(7)尽力做好本分的事(8)动词,击鼓。(9)追赶,这里指追击。(10)已经战胜(11)振作(12)倒下
3.(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4.C
5.(1)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们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
6.春秋
左丘明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编年
《公羊传》
《毂梁传》
7.(1)参与
(2)同“遍”,遍及、普遍
(3)可凭借
8.(1)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9.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1.语言
议论
12.A
13.B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A
16.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1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
19.D
20.杨坚的良苦用心,就是担心儿子“奢华”,而不能使其统治长久维持。“历观前代帝王”这一道理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有前车之鉴。
21.旧时衣物服饰、刀子、范酱等,这是“实物教育”,时时使太子想起父王的教诲、自己过去艰苦的生活,以引为警戒,最具体,更能激发人。
22.⑴:移动
⑵离开
23.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24.“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25.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