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黄山奇石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黄山奇石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6: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会认“区、尤”等生字。会写“尤、其”等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2.将观察图画与熟读课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 黄


石 闻名中外①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②神奇③,尤其④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句导读:这句话是个概括句,告诉我们黄山的石头很有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黄山的怪石很有趣。
  就说“仙桃⑤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⑥上。段导读:独句成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在一座⑦陡峭⑧的山峰上,有一只⑨“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⑩。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奇石——“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外形像猴子,姿势、神态很有趣。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段导读:这段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奇石——“仙人指路”,用了三个动词“站、伸、指”,便把这块奇石写得栩栩如生。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dū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奇石——“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巨石奇在“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就像公鸡打鸣那样形象逼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种奇石。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句导读:这句话对少年儿童予以希望,让他们去发现,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的情感。]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



读 ①闻名中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很有名。②秀丽:清秀美丽。③神奇:神秘奇特。④尤其:特别的,跟其他不一样的。⑥石盘(pán):形状像盘子的石头。⑧陡峭(dǒu
qiào):指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⑩云海:从高处向下看,像海一样的云。仙人:神话或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啼:某些鸟兽叫。著名:有名的。
1.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会认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本课的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录像片。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黄山。谁认识这个词 谁能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看录像《黄山四绝》《黄山奇石》。)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录像,领略了祖国四大名山之一——黄山的奇妙景色。黄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奇松苍劲,怪石林立,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尤其是黄山的奇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这一大景观——黄山奇石。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注音的生字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点
(3)在书上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上面三个问题的落实情况。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领读。
  区 尤 其 仙 盘 峰 胳 膊 巨 当 脖 著 形 状
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从这一段的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段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第一,黄山风景中外闻名;第二,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第三,黄山风景秀丽;第四,黄山有许多有趣的怪石。)
(2)你怎样理解“闻名、秀丽、神奇、尤其”这几个词
2.学习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 请你拿出笔,在书上画出来。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挂图。“仙桃石”奇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圈出重点词并体会。(飞、落。)
②小组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描述的
(“仙桃石”奇在石头像桃子,“桃子”刚巧落在石盘上。作者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
③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 (飞、落。)
用动作演示“飞、落”,体会其神奇。
④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向我们介绍了几部分内容。
(这两段介绍了两部分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
②出示挂图。“猴子观海”奇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边读边看挂图,圈出重点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猴子观海”奇在这块石头在陡峭的山峰上;奇在外形像猴子;奇在姿势、神态很有趣。)
结合图文,说说你对“陡峭”的理解。(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从哪儿可以看出姿势、神态很有趣 (从“抱、蹲、望”这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猴子本身是特别好动的,此时此刻,它为什么一动不动呢 它正在看什么 你怎样理解“翻滚的云海” (猴子被“翻滚的云海”吸引住了。“翻滚的云海”,就是在高耸入云的黄山峰顶向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
“猴子观海”真是神奇而有趣,你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③“仙人指路”又是怎样的神奇呢 出示挂图。边看图边读这一段。
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述的
(作者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的。用了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描写得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有趣的语气来。
(3)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金鸡叫天都”。)
②“金鸡叫天都”奇在哪儿呢 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了呢
(山顶上的几块巨石形状很像一只雄鸡,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一只美丽的“金鸡”了。它奇在“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就像公鸡打鸣那样形象,真是逼真。)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奇石的有趣的样子。
3.黄山奇石真是太神奇了,黄山的奇石仅仅只有这几种吗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 想象它们的样子。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2)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请你想象除了书上介绍的几种,还会有什么 你能向大家介绍你发现的奇石吗 (还会有“猴子捞月”“猪八戒吃西瓜”“猛虎下山”,等等。)
(3)请你把你发现的奇石写成一小段话,下节课读给大家听。
4.学完了课文,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甲:黄山奇石真是太神奇了。学生乙:黄山奇石太有趣了。学生丙:我真想到黄山去看看,领略一下那里的奇妙风光。
  5.你们喜欢黄山奇石吗 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齐读全文。
四 总结
通过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我们共同领略了黄山的神奇。黄山奇石奇在形状,酷似某些人或物;奇在有情趣,能引起我们的许多遐想;还奇在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我们的祖国真是太美了,太神奇了!希望同学们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描写景点的句子,把它背诵下来。
  1.本课图文并茂,学习本课时,应注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为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黄山,但如何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是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个教学资源,让学生欣赏到大量黄山的图片,使他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既有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刻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教学中,当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时,为减少老师繁琐的讲解,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想象其他奇石的样子并口头表述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会写的段落记下来。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
生字卡片,新词卡片。
一 复习
1.分组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各自喜欢的段落。
二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尤 其 区 巨 它 安 块 站
  指名读,齐读。
2.抽读生字,正音。
3.小组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在读准音的基础上,说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指导分析字形。
  (1)尤:注意最后一笔是点。(2)其:注意它的笔顺,里面是两横,不能多一横。(3)区:独体字。笔顺是。(4)巨:共4笔,笔顺是一巨。(5)“它”和“安”比较:部首相同。“它”的下面是“匕”,“安”的下面是“女”。(6)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是“夬”,不要写成“央”。
  5.指导书写。
(1)老师范写,并提出要求。
重点:注意左右结构的字要搭配合理。
(2)学生仿写。
写在书上的田字格里,然后全班进行展示并评议。
6.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三 巩固练习
1.抄写字词。
2.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读课文。
  1.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以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教学时,要抓住这一点,并让学生将识字与朗读感悟、观察插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2.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易于接受。要明确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多读、读熟、读透。
3.配图的三个自然段,可采取看图学文的办法,并引导学生初步复述课文段落。开始学生不能抓住关键词,复述效果不理想,尤其是一些生性腼腆的学生,出现了“无话可说”的情况,教师应因势利导,并就某一片段作示范,力求达到理想的效果。
  2 黄



比一比,再组词。
2.抄写下面的词语,并用加点的词造句。
闻名中外 秀丽 尤其 陡峭 奇形怪状
尤其——我特别喜欢看书,尤其是科技知识方面的书。
陡峭——我小心地走在陡峭的山路上。
3.想象一下“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的样子。你能仿照课文的形式介绍一下这些石头吗
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也是对黄山的美誉,黄山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