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欢庆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欢庆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6:0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认识“庆、献”等生字。会写“亿、洁”等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喜欢诗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9 欢  庆田野①献上金黄的果实,[句导读:这句话让我们想起金秋时节,田野里一片金黄,五谷丰登,一派丰收的景象。一个“献”字把田野拟人化了。]枫林举②起火红的旗帜③,[句导读:这句话用一个“举”字把枫林拟人化了。秋天到了,枫树的叶子都红了,远远望去,就像枫林举起了一面面红旗。]蓝天飞着洁白④的鸽子,[句导读:洁白的鸽子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蓝的天空上。]大海奏起欢乐⑤的乐曲⑥。[句导读: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层层浪花不断地涌向岸边,发出“哗哗哗”的声音,就像奏起了一首欢乐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⑦的日子,[句导读:这句话把“十三亿孩子”单独成一行,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我国人口大约有十三亿。“十三亿孩子”指十三亿中国人。“美好的日子”指国庆节。]十月一日——祖⑧国妈妈的生日。[句导读:句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全国上下都在欢庆一个共同的节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读 ①田野:田地和原野。②举:向上伸;向上托。③旗帜:旗子。④洁白:没有其他颜色污染的白色。⑦美好: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好的。(举例)人们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
1.进一步掌握识字、写字、学习诗歌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朗读中认识本课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录像,生字、新词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交流信息。
(1)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吗 (十月一日。)这一天我们叫它什么节 (国庆节。)
(2)在课前我们都收集了国庆节的资料,你愿意讲给大家听听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2.感受、理解“欢庆”。
(1)同桌互相问一问,说一说,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欢度国庆的。
(2)让我们一起去重温这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播放录像。)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国庆节的小诗——《欢庆》。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4.扩词训练:除了可以说“欢庆国庆节”,还可以说“欢庆”什么
出示卡片。
  欢庆(   )(元旦、春节、劳动节、儿童节……)
  5.识记生字“欢、庆”。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师生交流。
 正音:欢乐lè 乐yuè曲(出示卡片。)
(3)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出示生词卡片。)
   洁jié白 祖zǔ国 旗qí
帜zhì 十三亿yì 献xiàn上 奏zòu起 乐曲qǔ 庆qìng祝
  2.再读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轮读,互相评价。
(2)学生挑战,竞赛读。(老师注意正音,指导读通、读顺课文。)
(3)老师范读。
三 精读课文,练习说句子
1.质疑、释疑。
(1)自学课文,勾画疑难问题。
(2)在小组中质疑,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小组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质疑。
(4)释疑小结。
2.朗读训练,体会感情。
(1)小组接读。
(2)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二行。
师生交流读,教给学生朗读“小秘诀”:读书的时候,眼中有物,心中有情,你就能读出味道。
(3)学生体会读。
3.迁移仿说。
(1)结合你们收集的图画进行仿说。
老师示范: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说一句“天安门换上美丽的新装”。你能给你的图片像课文一样配上一两句诗吗
(2)想好了就和同桌说一说。
(3)指名说。
(4)品读后四行。
一起读这首诗的后四行。要把骄傲、自豪和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4.回归整体,品读全诗。(配乐朗读。)
四 诗朗诵表演
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然后自告奋勇登台表演。
  1.本课篇幅短小,生字不多,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认一认生字,再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认读。注意“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在充分认读之后,可结合课后“读读写写”练习巩固认读,给生字组词。
2.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
3.因为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因而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同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欢乐、喜庆的氛围,把感受到的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录像,生字、新词卡片。
一 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录像,边看边背诵课文。
二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接龙读,领读,齐读。
2.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认真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1)“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2)“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3)“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4.指导书写。
  (1)“亿”字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2)“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3)“庆”字的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4)“旗”字的笔画多,注意书写顺序。
三 读读写写
1.读课文。注意生字组成的词语。
  1.应对教材进行仔细解读,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由于学生对“国庆”认识不够,对“国庆”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通过读读画画、想想说说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2.《欢庆》是一首为庆祝国庆而作的小诗。这首诗的前四行描写了大自然为祖国献礼的美丽景象。文中写道:“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多么美丽欢腾的景象,如何让学生好好体会,并从中汲取文学的营养,学会积累和运用呢 这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uān
qìng(欢庆)  yì
wàn
rén
mín(亿万人民)  qìng
zhù(庆祝)  yuè
qǔ(乐曲)  qí
zhì(旗帜)  jié
bái(洁白)

guó(祖国)  huān
lè(欢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黄)的果实  (火红)的旗帜  (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美好)的日子  (快乐)的节日
3.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说出你的理解。

国庆节的来历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日。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我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 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体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国徽:代表一个国家的标志。中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尊严。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由政府制定或采用。中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