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2.认识“沿、际、信”等生字。会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等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2.读懂有关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3 坐
井
观
天 青蛙①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②上。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地点。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 小鸟回答③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④,口渴⑤了,下来找点水喝。”段导读:小鸟回答青蛙的问话,并告诉青蛙自己来到井沿上的原因:飞了很远,口很渴,想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⑥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段导读: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是在吹牛。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⑦,大得很⑧哪!”段导读:小鸟见多识广,知道天很大,想说服青蛙。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句导读:青蛙有些盲目自大。]段导读: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天,没有到过井外,所以青蛙非常自信地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句导读:这句话比前一次说“你弄错了”多了一个“是”字,可以看出小鸟很有耐心。]不信,你跳⑨出井口来看一看吧。”[句导读:这句话写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看天空,到时就不会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段导读:因为青蛙坐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一块天,所以小鸟劝青蛙,让它跳出井口看一看。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青蛙和小鸟通过对话争论天地大小。
字
词
导
读 ②井沿:井边。④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⑥大话:夸大的话;吹牛。⑦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举例)一眼望去,大海无边无际,仿佛没有尽头。
1.认识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2.通过读议结合,深入体会对话,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意。
生字卡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一 解题引入
1.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2.理解“观”即“看”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看故事。
二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信—相信 抬—抬头 蛙—青蛙 错—说错了 答—回答 还—还是
沿—井沿,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 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边。)
际—无边无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通过查字典理解。)
什么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 (大海、沙漠、天空等。)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 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而争论的事。)
2.听录音(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看动画课件,思考: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一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次,第六、七自然段是第三次。)
3.看插图,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他们聊了起来,谁愿意扮演他们,学着他们的样子进行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一百多里”有多远 你能说出来吗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 (指小鸟说的“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它为什么这样认为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住在井里,只看到过井口那么大的天。)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 (不同意。)为什么 怎样理解“无边无际”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这时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4)小组分角色再读第二次对话。(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5.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们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1)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小组合作续编它们的第四次对话。
7.分角色读全文。
8.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青蛙说点儿什么
学生甲:青蛙,你以后一定不能只靠眼睛去观察事物,还要听别人的劝告,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了。
学生乙:你一定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别再笑话别人了。
1.“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学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表达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教师摒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儿必须得读重音,哪儿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地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教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准确、恰当地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
一 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青蛙和小鸟对天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
(2)它俩谁说得对 (小鸟说得对。)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呢 (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二 学习生字
1.抽读生字、新词,老师正音。
2.分析、比较字形。
(1)认真观察“信、沿、际”,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写时应注意什么 (它们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还”的笔顺规则是先写“不”,再写“辶”。
(3)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描红,仿写。
3.口头组词。
4.读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词语,再抄写下来。
三 朗读全文
1.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教师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品词析句,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
2.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1.看拼音,写词语。
xiǎo
niǎo(小鸟) qīng
wā(青蛙) péng
you(朋友) tái
tóu(抬头) kàn
jiàn(看见) jǐng
yán(井沿)
zuò
jǐng
guān
tiān(坐井观天) wú
biān
wú
jì(无边无际)
2.读句子,按句子中加点的字写词语。
(1)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坐井观天)
(2)小鸟对青蛙说:“天没有边,也看不到边际。”(无边无际)
3.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画“ ”。
(1)青蛙坐井观天。
①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美。( )
②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大。( )
③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小。(
)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
①大声说话。( )
②话说得太多了。( )
③夸(kuā)大的话。(
)
天文学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主要是通过观测天体发射到地球的辐射,发现并测量它们的位置,探索它们的运动规律,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内部结构、能量来源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