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当热情帮助,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2.认识本课的“术、铅”等生字。会写“由、术”等生字。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为什么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脸红了。2.理解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而后来为什么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9 蓝色的树叶 美术课上,老师教[jiāo]①同学们画风景②,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句导读,这句话交代了时间(美术课时)、地点(教室)和事件(画风景画)。]李丽画好了近处的房子,远处的小山。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③笔找不到了。[句导读:交代事情的起因。]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李丽看着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④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⑤给我用一用行⑥吗 ”[句导读:从“小声”“行吗”可以看出李丽在向别人借东西时很有礼貌。]林园园吞吞吐吐⑦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句导读:从林园园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她舍不得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又说不出口,就给自己找了个勉勉强强的理由。]段导语:这段话写林园园以“没画完”为理由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 李丽只好趴⑧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句导读:从这句话中的“趴、看、等、现在”可以看出李丽在耐心等待。“现在……了吧。”这个句式表示商量、请求。]林园园说:“我怕⑨你把笔尖弄断了。”[句导读:林园园找理由,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句导读:李丽为了能借到铅笔态度很诚恳,很谨慎。]段导读:这段话写林园园都画完后,又以不放心为理由,不借给李丽绿铅笔。 林园园从盒⑩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句导读: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不要”,可以看出林园园不放心又不得不借的心理。]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句导读:从“连忙”“只画”可以看出李丽诚心接受了林园园的三个苛刻的条件。]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句导读:从林园园的表情“皱着眉头”可以看出她内心的不满。]李丽看了看林园园,没有接她的绿铅笔。[句导读:“看了看”表明李丽感觉到林园园不愿借,从“没有接”可以看出李丽明白了林园园的心思,决定不再借她的绿铅笔了。]段导读:这段话写林园园小气,不友好,不愿借出绿铅笔,李丽因此没有借她的绿铅笔。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李丽向林园园借铅笔,林园园找各种理由拒绝。 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句导读:这句话照应了课文题目“蓝色的树叶”。李丽没有绿铅笔,林园园又不愿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句导读:林园园知道自己错了。]段导读:这段话写看到李丽画的蓝树叶,林园园的脸红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李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到后知道自己错了。
字
词
导
读 ②风景:一定区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象。④已经:这里表示事情完成。⑦吞吞吐吐:形容说话不痛快,想说又不愿、不便或不敢直说的样子。⑧趴:读pā,不读bā。⑨怕:这里是“担心”的意思。注意:把精力放在某一方面。接:这里指收下,伸手拿过来。不由得:不由自主地;不禁。
1.通过学习课文,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树叶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吗 (绿色。)树叶还有其他什么颜色吗
补课文题目“蓝色的”,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 课文题目为什么是蓝色的树叶呢 围绕蓝色的树叶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
3.借助生字表,先大声读一读本课生字,再与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指名读,接龙读,齐读。)
shù术
qiān铅
rě惹
tǔ吐
zhuō桌
hé盒
zhù注
xiāo削
zhòu皱
5.再读一读课文,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
三 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介绍了在课堂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画,李丽正要画树,发现绿铅笔找不到了,于是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原因:一是因为老师要求画树,画树叶要用绿铅笔;二是因为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因为老师要求画树,树叶要用绿铅笔画,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所以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3.李丽借到绿铅笔了吗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李丽与林园园的对话。(三次。)
(2)讨论第一次对话。
①李丽是怎样借绿铅笔的 林园园是怎么回答的
(李丽小声说,林园园吞吞吐吐地回答。)
②林园园为什么吞吞吐吐地回答
体会:吞吞吐吐指说话不痛快,想说又不说的样子。
③从吞吞吐吐可以看出什么
(可看出林园园由于不想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又不直接说不借,说话非常不痛快。)
④此时林园园画完画了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是那么绿,真惹人爱。)
⑤此时林园园完全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用一用,但是林园园不愿意借。你们说林园园这样做对吗
⑥练习朗读。
(3)讨论第二次对话。
①等林园园都画完了,李丽又一次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是怎样回答的
(“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②“我小心一点儿。”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③试着读一读。
(4)讨论第三次对话。
①林园园从盒里拿出绿铅笔,这次她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 从哪儿看出来的
体会:“连忙”“皱着眉头”“还要画小草”。
(“皱着眉头”写出林园园当时不高兴的样子,一再提出“不要削”“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的要求,听说还要画小草,就更不高兴了。)
②齐读林园园的话,体会林园园的话。
(5)李丽接过林园园的笔了吗 (没有。)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过林园园的笔
(李丽看见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起刚才她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不想把绿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林园园的笔。)
(6)指导分角色读,注意读出问句的语气。
4.李丽没有借到绿铅笔,她是怎么做的
填空:李丽拿起自己的( )铅笔,( )地画着( )树叶。林园园看着( )蓝树叶,( )脸红了。
5.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看图,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说明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热情帮助,可是自己没有那样做,她因为感到羞愧而脸红。)
看图想象:从林园园的神色,看她在想些什么 她会怎么做
6.假如你当时就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告诉她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帮助。)
7.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先说说,然后写一写,最后与同学交流。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老师要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认识本课“术、铅”等生字,会写“由、术”等字,把字写规范。
2.会用固定的句式说话。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检查复习
同学们,学习了《蓝色的树叶》,你们明白了什么
你与同学之间是怎样互相帮助的
二 练习说话
1.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吗 2.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吧。
三 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把你认为最好的方法与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手在桌子上写一遍。
(3)说一说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话。
(4)看老师范写。
(5)重点指导。
①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吐、注、课、铅,要写得左窄右宽。
②重点指导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a.笔:竹字头要避免把短横写成点,“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b.景:上面的“日”要写得扁一点儿,中间的横要写得长一点儿。c.拿:“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6)学生描红并写一个字,与书上的字进行比较,看看哪儿写得好,哪儿还需要修改。
(7)学生再写一个,要把字写规范。
4.出示新词卡片,认读新词。
美术 铅笔 注意 上课 风景 桌子 拿着 不由得 吞吞吐吐
5.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
1.词语教学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死背词语解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如“连忙”一词,可采用让学生换词的方法理解,“连忙”就是马上、立刻、急忙、赶快的意思。理解“吞吞吐吐”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体会,知道林园园不愿意把笔借给李丽。
2.课文第五自然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本文的难点。可以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课文结尾以“蓝”“红”作对比,说明林园园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林园园不借绿铅笔给同学,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存心不帮助别人,并且她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她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19 蓝色的树叶
找不到借绿铅笔用蓝铅笔
吞吞吐吐
怕弄断、不要、皱眉
不由得脸红了同学有困难应热情帮助
1.看拼音,写词语。
měi
shù(美术) qiān
bǐ(铅笔) fēng
jǐng(风景) ná
zhe(拿着) zhuō
zi(桌子) bù
yóu
de(不由得)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一写。
吞吞吐吐 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4.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当怎样做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具有帮助他人的好习惯 父母积极教导孩子助人为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处事积极。要帮孩子了解如何助人:光是告诉他哪些事不可以做是不够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行事积极、懂得冒险。
●解释原因。就像孩子得由大人告诉他们打人、骂人是很不好的事一样,孩子也有权利知道帮助别人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譬如:“如果你也把你的小车让妹妹玩儿,她就不会哭,她会很高兴的。”
●树立榜样。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给孩子机会,让他去帮助别人。培养孩子对周围人事与情感的关注敏锐度,并让他们去尝试自己所学到的。例如:假设哥哥或弟弟不舒服,或小熊熊生病了,让他去照顾,从经验的累积中会使他了解什么是“帮助”。在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关心帮助别的小朋友,当小朋友摔倒了,要主动扶起来,并加以安慰。在这种种举动中,孩子将会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帮助他们形成“利社会”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让他们分享帮助人的感觉与快乐。
动物间的互惠互助 非洲有一种犀牛鸟,常在犀牛伤口中吃各种寄生虫,既对自己有利,同时也能帮助犀牛免于病患。海葵虾的两只大螯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遇到危险,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把有毒的触手对着入侵者,以防止外来者的袭击。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虾吃剩的残肴就足以饱腹。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千鸟不但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还能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肉屑和寄生在鳄鱼口腔内的水蛭。有时鳄鱼突然把大口闭合,千鸟就被关在里面;此时,千鸟只要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就会张开大嘴,千鸟随即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