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案(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案(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6: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2.认识“农、技”等生字。会写“厂、产”等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
2.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34 农业的变化真大
星期①六,我兴致勃勃②地来到展览馆③,观看农业科技成就展。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袁隆平爷爷的贡献④最引人注目⑤。[句导读: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袁爷爷的贡献最大。]讲解员阿姨介绍⑥说,他培育⑦出的杂⑧交水稻良种,大大提高⑨了水稻产量。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句导读:用数字说明袁爷爷的贡献很了不起。]
段导读:这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赞美了袁爷爷对农业的贡献巨大。
我还看到一个大棚模型⑩。这种大棚能准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句导读:先进的科学技术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在冬季变成现实。]
段导读:这段话写温室大棚的神奇作用:在冬天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彩色棉花的介绍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句导读:棉花在吐絮时就已经具备了颜色,纺线时不用染色就能织出五彩布。]
段导读:这段话写农业科技在棉花种植上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无土栽培的技术也很了不起。[句导读:这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介绍无土栽培技术很了不起。]科技人员把各种养分[fèn溶解在水里,不用泥土,植物靠着这样的水,也能长得十分茁壮。[句导读:真奇怪,植物不在土壤里也能茁壮成长。]
段导读:这段话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介绍了无土栽培技术的贡献很大。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介绍“我”看到的几项农业成果。
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句导读:写“我”参观后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农业变化大的原因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字 词 导 读?
②兴(xìng)致勃勃:形容兴趣高,劲头十足。
③展览馆:把东西陈列出来供人观看的地方。
④贡献:把自己的东西献给国家或社会群众。
⑤引人注目:引起人们注意。
⑦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
⑧杂:下面不是“木”,是“”。
⑨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⑩模(mó)型: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在展览或实验中。“模”又读mú,如模样。
控制:指大棚能掌握温度等指标,使它们在合适范围之内。
湿度:指植物需要水分的程度。
寒冷:非常冷。
好(hào)奇:这里当兴趣讲。
吐絮(xù):这里指棉桃刚成熟裂开,露出丝絮。
 
栽培:种植;培养。
溶解(jiě):物质在液体中分解化开。这里指养分在水中均匀散开。
茁壮:(生长得)强壮;健壮。(举例)如果没有爷爷的精心照料,这棵桃树也不会长得这样茁壮。
不禁(jīn):忍不住,不由得。(举例)看着眼前这优美的景色,大家不禁赞叹起来。
先进:水平高。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字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词语。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一 质疑导入
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出示课文题目。)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都有哪些变化?)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读一读。
3.出示生字卡片并认读。
4.指名读全文,巩固认读字。
三 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我”参观农展馆,发现农业的变化特别大。)
2.为什么农业的变化这么大?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因为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农业变化很大。)
3.农业都有哪些变化呢?小组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选一段读一读。
(2)说说有哪些变化。
(3)再读一读。
4.小组汇报。(边学边看图理解。)
(1)袁隆平爷爷培育出杂交水稻良种。
(大大提高水稻产量。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以上的人口。)
你想对袁爷爷说点儿什么?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吗?
(2)大棚模型。
(能准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在寒冬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学到这儿,你最想做些什么?(闻一闻花儿,尝一尝果……)
你能读读吗?
(3)彩色棉花。(棉花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可直接织出五彩布。)
大家看图,五彩布漂亮吗?农业的变化可真大呀,读读这段吧。
(4)无土栽培。(各种养分溶解在水里,不用泥土,植物也能长得十分茁壮。)
你想不想也进行无土栽培?为什么?(想。神奇、干净、卫生。)
5.看到农业的变化,作者不禁想起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农业变化的根本。
6.作者一天的参观心情怎样?(兴致勃勃)你们能体会作者的心情读读课文吗?(小组自选形式读。)你能说几个四个字的词吗?
7.你还了解哪些农业的变化?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 再读课文,体会农业变化之大
  1.教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内容分成认识农业、探究农业两个层次。可带着学生走进大棚里,认识相关词语,把一个个陌生的词语(温度、湿度、光照)变得熟悉,加深学生理解。
2.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采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体交流的方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以讲解员的身份交流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语言说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研究科学的情感。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新课
读课文,感受农业变化之快。
二 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chǎng厂  chǎn产  jiè介  nóng农  kē科  jì技  fǎng纺  zhī织
  2.说说怎样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
  ①农:第5笔“撇”不能出头。
②介:下面部分与上面的“人”不相连。
  (3)仿写。
4.读词语。
  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 百花盛开 瓜果飘香 十分茁壮 科学技术
  5.再读全文,巩固生字、新词。
  1.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可采取“图、文、字”结合的办法呈现生字。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教师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2.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1.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chǎng(工厂)  nóng yè(农业)  fǎng zhī(纺织)  kē jì(科技)  jiè shào(介绍)  chǎn liàng(产量)
2.你还知道哪些古老的动物和植物呢?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吧。
提示:如水杉、恐龙等。
袁隆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现居湖南长沙。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彩色棉花 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把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