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导学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导学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16: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备人
审核人
日期
学案类型
新授课
课题
曹刿论战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5.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难点
教学准备



自主预习:1.《左传》又称

是记载
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史书,旧传为
所作。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曹刿(

又何间焉(

鄙(

徧(
)玉帛(

登轼(

辙(

盈(
)靡(
)3.以事件发展为序概括本文情节。


。探究一:诵读课文,感知文意。1.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①重点实词:伐






②通假字:③古今异义词:鄙________________
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角色熟练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用恰当的语气朗读,恰当断句。)3、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鲁庄公认为战前的准备是什么?曹刿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准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够作为全文纲领的是哪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曹刿有什么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研读课文,加深理解。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2、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曹刿和庄公谁是中心人物?各自是什么形象?在文中是如何表现的?
探究三:品读课文,理解主旨。1.本文用极简约的文字写出了战争的全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综合全文看,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熟读精思,迁移思绪学习本文你能获得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勺之战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能再举出两个这样的战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1.解释词义:鼓



败绩




夫大国难测也
2.解释古今异义词: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夫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C.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下列句子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D.夫战,勇气也。
4.
指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填入括号内。
①乃入见,(
)问“何以战?”
②战则(
)请从。③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④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5.翻译下列语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二.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时间以外还交待了

2.文中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3.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如何看待曹刿对鲁庄公战前准备的评价?这一评价可以用《孟子》二章中的哪句话来体现
5.
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
6.
曹刿的“远谋”在战前以及战争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默写重要句子。(1)曹刿“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文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3)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的具体内容是:


四.归纳成语典故
(1)
:身居高位,安享厚禄的人鄙陋无知,目光短浅。
(2)
:指做事时鼓起劲头,一口气干完。
(3)
:形容军队逐渐丧失了开头的锐气,战斗力越来越弱。
(4)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散。
(5)
: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五.迁移运用。1.举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两个著名战例
2.有人说长勺之战鲁国取胜,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