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丰台路中学初二语文学案
第七单元
《曹刿论战》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读准以下字音:刿、间、徧、孚、乘、勺、靡。
2、能解释以下词语:师、肉食者、鄙、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专、牺牲、加、信、孚、福、狱、情、忠、可以、从、鼓、败绩、驰、辙、轼、遂、既、克、夫、作、再、彼竭我盈、测、伏、焉、靡。
3、能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能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4、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5、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能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能理解本文主旨。
学习难点:概括故事情节,了解本文线索;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方法:朗诵,体会,讨论。
学习过程:
预习
(一)文学常识题。
1、《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庄公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
编年体
史书,以
鲁国
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左传》作者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左传》也称
《春秋左氏传》
。
2、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你能写出哪些?另外,你能说一说长勺之战的历史背景吗?
官渡之战
曹操
2万——10余万
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大的背景是大国争霸,诸侯兼并,齐强(管仲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齐国很强)鲁弱,小的背景是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非常不满。鲁庄公却以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夫战
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
(三)熟读课文,并借助注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把这几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师:
军队
伐:进攻
我:指鲁国
公:
指鲁庄公
将:
将要
见:
进见
句译:
(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进攻我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其:
他的,代指曹刿
肉食者: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高官(卿大夫)
谋:谋划、考虑
之:
代指与齐军作战的事
鄙:
(见识)浅陋
远谋:
长远考虑
乃:于是
句译:
他的同乡人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考虑。”于是入宫见庄公。
3、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何以:
依靠什么
安:
指安定民生
弗:
不
专:
专有
以:
把
对:
回答
惠:恩惠
徧:同“遍”,普遍
从:
听从
句译:
问(庄公):“靠什么作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牺牲:
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
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
信:
诚信,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
受到……信任
福:
降福
句译: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丝织品,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也不会降福。”
5、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之:
的
狱:
案件
虽:即使
察:
明察,了解清楚
情:
实情
属:
类
可以:可以凭借
请:请让,请允许
从:
跟从,跟随
句译:
(庄公)说:“大小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按照实情处置。”(曹刿)说:“(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一条件)作战。迎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第一、二课时
学习重点:订正预习学案。了解《左传》,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争取把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习难点:第一段翻译中出现的几个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现象:1、宾语前置,如“何以战”;2、省略句,如“可以一战”;3、古今异义词,如“肉食者鄙”、“牺牲”;4、通假字,如“徧”。
学习过程:
订正预习学案。
作业:
(一)背诵第1段。
(二)熟读课文,并借助注注释和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把这几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之:
他,代指曹刿
于:
在
鼓:击鼓进军
之:语尾助词
句译: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曹刿说:“不行。”齐军击了三通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2、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败绩:
(军队)溃败
弛之:
驱车追赶齐军
其辙:齐军的车辙印
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遂:
于是,就
句译:
齐军溃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行。”下车细看齐军的车辙印,登上车前横木远望说:“可以(追赶)了。”就追赶齐军。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克:
战胜
“公问其故”中的“其”:
他,代曹刿
“公问其故”中的“故”:
原因、缘故
夫:发语词,常用在议论或说明时的句子开头。
一:
第一次
作:
振作
再:两次
竭:
竭尽
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故克之”中的“故”:
所以
测:
估计、推测
惧:
怕
伏:埋伏
焉:在那里
其:
代指齐军
靡:倒下
句译:战胜之后,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缘故。(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擂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第二通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通鼓勇气就竭尽了。他们的勇气用尽了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难于推测,又恐怕有埋伏。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印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是真败了)所以追赶他们。”
第三、四课时
学习重点:订正上次课作业。了解《左传》,把第二、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课文结构分析与内容理解。
学习难点:课文结构分析与内容理解。
学习过程:
一、背诵默写第一段。
二、订正上次课作业,把二、三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结构与内容,并完成课后练习一。
(一)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提示:本文线索是什么?)在概括的基础上复述本文故事。
提示: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也可以以事件发展过程为线索概括。
明确: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二)分析人物:曹刿、鲁庄公是怎样的人?(用“从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________”的句式说明。)
参考: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
“鄙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三)思考:统观全文,概括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
齐强鲁弱,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与齐国作战的理由是什么?曹刿的见解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
曹刿认为鲁国可以和齐国作战的理由:从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大小案件不能完全了解清楚,但一定执照情理处置。这是国君能尽职尽力的表现,由此可以推断国君对国事,对百姓也是如此。这样也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这一点在今天高科技发达的时代,领导者尽职尽力,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仍然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为什么两次阻止鲁庄公出战?试根据课文作简要说明。
齐人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盛,要“避其锋锐”。齐军败后,大国难测,怕齐军佯败诱敌,设有埋伏。
本文在哪些方面详写?哪些方面略写?为什么?
全文以论战为中心,说写论战部分,略写战斗过程。
四、课堂检测。阅读“十年春……故逐之。”答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公问其故
故克之
C.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D.必以分人
必以情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
徧: 同“遍”,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
(2)彼竭我盈
盈: 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_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__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
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五、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五题。
《曹刿论战》检测题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给加点字注音。
曹刿
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遂逐齐师
既克
夫战
望其旗靡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齐师伐我
师:
军队
2、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
高官们
3、又何间焉
间:
参与
4、肉食者鄙
鄙:
(见识)浅陋
5、何以战
何以:
依靠什么
6、衣食所安
安:
指安定民生
7、弗敢专也
弗:
不
专:
专有
8、必以分人
以:
把
9、小惠未徧
惠:
恩惠
徧:
同“遍”,普遍
10、民弗从也
从:
听从
11、牺牲玉帛
牺牲:
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12、弗敢加也
加:
超过实际情况,虚夸,所报不实
13、必以信
信:
对神说实话
14、小信未孚
孚:
受到……信任
15、神弗福也
福:
降福
16、小大之狱
狱:
案件
17、虽不能察
虽:
即使
察:
明察,了解清楚
18、必以情
情:
实情
19、忠之属也
属:
类
20、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21、战则请从
从:
跟从,跟随
22、公与之乘
之:
他,代指曹刿
23、战于长勺
于:
在
24、公将鼓之
鼓:
击鼓进军
25、齐师败绩
败绩:
(军队)溃败
26、公将驰之
驰之:
驱车追赶齐军
27、下视其辙
其:
代指齐军
28、登轼而望之
轼: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29、遂逐齐师
遂:
于是,就
30、既克
克:
战胜
31公问其故
其:
他,代曹刿
故:
原因,缘故
32、一鼓作气
作:
振作
气:
士气,勇气
33再而衰
再:
两次
衰:
衰退
34、三而竭
竭:
竭尽
35、彼竭我盈
盈:
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36、故克之
故:
所以
37、难测也
测:
估计、推测
38、惧有伏焉
惧:
惧怕
伏:
埋伏
39、望其旗靡
靡:
倒下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年春,齐师伐我。
(庄公)十年春天,齐国的军队进攻我国。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考虑。
何以战?
靠什么作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牛羊、丝织品,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也不会降福。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小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置。
10、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一条件)作战。迎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12、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齐军溃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13、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之后,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是什么缘故。
14、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1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擂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气振作,第二通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通鼓勇气就竭尽了。
16、彼竭我盈,故克之。
他们的勇气用尽了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7、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难于推测,又恐怕有埋伏。
1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细看他们的车辙印乱了,远望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是真败了)所以追赶他们。
四、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庄公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目是编者加的。《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
编年体
史书,以
鲁国
的十二公系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五、阅读理解。
1.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_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__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__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_____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既克,公问其故。(用原文回答)
6、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__(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统观全文,概括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