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杂交实验(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杂交实验(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9-26 22:15:3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Mendel,1822-1884)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经过8年的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为何选豌豆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一、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容易分析而且可靠二、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高茎与矮茎、
圆粒与皱粒三、稳定遗传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多对相对性状挑七对首先对每一对分别研究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1、去雄2、套袋3、授粉4、套袋P×F1高F2高 3 : 1矮787 277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用其他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4页表1-1,这可见绝非偶然,而是有规律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杂交自交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大写D表示)(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小写d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DDdd纯合子:杂合子:F1高茎豌豆:Dd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显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DDddF1高茎豌豆:DdPDDdd×F1Dd配子Dd高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F2Dd配子DDDddd高 高 高 矮 3 : 1 × F1形成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11∶2∶1高茎∶矮茎 =DD∶Dd∶dd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让F1与___________杂交-----测交隐性纯合子假说—演绎法科学实验发现事实大胆猜测推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测反复实验揭示规律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分离 定律选择豌豆 作为实验材料杂交实验理论解释(假说)测交验证分离定律内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具有多个
易于区分的性状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F2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3∶1DD∶Dd∶dd =1∶2∶1子代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高茎∶矮茎 = 1∶1Dd∶dd =1∶1杂交、自交、测交等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杂交:一般是用不同基因型的纯合子各自进行交配,目的是获得杂合的个体。
自交: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合的个体。
测交:用于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正交或反交:一般是在杂交实验中,鉴定父本、母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下列几组杂交中,哪组属于纯合子之间的杂交
 A.DD×Dd    B.DD×dd
 C.Dd×Dd    D.Dd×dd3、下列四组交配中,能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
确的一组是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产生
的F1进行自交,那么F2中的纯合子占F2中个体
数的 
 A.25%    B.50%
 C.75%    D.100%
5、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
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8、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
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
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
花的可能性为
A.9/10 B.3/4 C.1/2 D.1/4
10、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
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课件20张PPT。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复习(1)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研究的是几对相对性状?
(2)孟德尔是如何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F2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哪个性状对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为什么?不同对之间自由组合2、 F2中可能有哪些性状组合?3、 F2中哪些是亲本具有的性状组合?哪些是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子叶颜色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315+101=416108+32=140比例近似3

1种子形状圆粒种子
皱粒种子315+108=423101+32=133比例近似3

1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3/41/43/41/4F2中四种性状类型出现的可能性各是多少?比值呢? 9/169 : 3 : 3 : 13/163/161/16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
P的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什么?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YYRR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RyrYyRr(黄色圆粒 ) P(亲本)配子F1××F1分别可以产生哪几种雌配子?哪几种雄配子?比例如何?F1配子的形成F1YyRrF1配子YRyRYryr 1 : 1 : 1 : 14种雌配子和4种雄配子受精结合方式有几种?YRYRYRYRY rY R yR y 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R yRYyRr yyRr YyrryyrrF21、F2中性状表现类型有哪几种?各种类型的比例是多少?2、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哪几种?各属于什么性状表现类型?3、在这些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中有哪些是纯合子?哪些是杂合子?思考: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 F2中4种性状表现类型和9种遗传因子的组合方式有什么规律?F2中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9
:3
:3
:1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9
:3
:3
:1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结论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9
:3
:3
:1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YyrrF2中4种性状表现类型和9种遗传因子组合方式的规律F2的性状有22=4种,其比值分别是9/16、3/16、3/16、1/16。
F2中遗传因子组合有32=9种
其中黄色圆粒:YYRR (1/16)、YYRr(2/16)、
YyRR(2/16)、YyRr(4/16)
绿色圆粒: yyRR(1/16)、yyRr(2/16)
黄色皱粒: YYrr(1/16)、Yyrr(2/16)
绿色皱粒: yyrr(1/16)
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 其根本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这其实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测 交 : 孟德尔为了检验这种解释是否正
确,也用了测交的方法检验。预期结果:黄圆 (YyRr) × 绿皱(yyrr)
↓ ↓
配子: YR Yr yR yr yr
?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比例: 1 : 1 : 1 : 1
实验结果与预
期结果相符,说
明孟德尔的解释
是正确的。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内容: 具有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亲
本杂交;F1(杂合体)产生配子时,等
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
组合。自由组合规律的意义: 1、理论上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基因重组产
生新基因型从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多样性
的原因之一。2、实践上指导杂交育种工作 人们根据需要,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
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
组合到一起,选育优良品种。对比孟德尔的两个规律区别联系成功原因再发现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3.统计学方法4.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表现型 基因型 等位基因课件28张PPT。专 题 讲 座1.概念不同
(1)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中指自花传粉或雌、雄异花同株传粉,子代情况只需统计各自交结果。
(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
2.交配组合种类不同
若某群体中有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
(1)自交方式有AA×AA、Aa×Aa、aa×aa三种。
(2)自由交配方式有AA×AA、Aa×Aa、aa×aa、AA×Aa、AA×aa、Aa×aa六种。
3.连续自交的结果图解及应用根据上表比例,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应用:在育种实践中,可通过让杂合子连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4.有关自由交配计算的简便方法
个体之间的自由交配可以按照配子的频率进行计算。
示例: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让纯种长翅果蝇和纯种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产生F2,将F2中的长翅个体全部取出,让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求后代中长翅果蝇所占的比例。1.水稻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以杂合抗病水稻(Tt)为亲本,连续自交3代,子三代中杂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及每次自交后均除去不抗病水稻再自交后纯合抗病水稻的概率分别是(  )
A.1/4,7/16    B.1/4,7/9
C.1/8,7/9 D.1/8,1/16答案: C2.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占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16 B.1/9
C.1/8 D.1/4
解析: 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所以能参加繁殖的只有Aa和AA,它们的比例分别占能参加繁殖活动的个体的比例为:1/3AA、2/3Aa。其中只有Aa自交能产生aa的个体,2/3Aa×2/3Aa→1/9aa。
答案: B1.不完全显性
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基因分离定律的异常分离比问题
2.显性或隐性纯合致死现象
(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隐性致死情况下后代全为显性。3.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
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D.后代白斑银狐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解析: 假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由题意可知,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灰色银狐,说明灰色银狐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进一步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根据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可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纯种白斑银狐(AA)不存在,则用于测交的白斑银狐是杂合的(Aa)。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灰色银狐(aa)一定是纯合子。白斑银狐(Aa)与灰色银狐(aa)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Aa)的比例为1/2。
答案: C
4.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A.显性纯合子 B.显性杂合子
C.隐性个体 D.不能确定
解析: 由第2组可知, 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且两亲本均为显性杂合子,结合②、③组实验中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杂合子和隐性个体均无致死现象,致死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答案: A
自由组合定律特殊的分离比2.特殊的性状分离比5.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解析: 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7,则说明基因型A_B_表现出一种性状,而基因型A_bb、aaB_、aabb表现出另一种性状,故F1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3。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6∶1,则说明基因型A_B_∶(A_bb和aaB_)∶aabb的性状比为9∶6∶1,故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1,则说明基因型(A_B_、A_bb、aaB_)∶aabb的性状比为15∶1,故F1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答案: A
6.天竺鼠身体较圆,唇形似兔,是鼠类宠物中最温驯的一种,受到人们的喜爱。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鼠的毛色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天竺鼠,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则这批天竺鼠繁殖后,子代中黑色∶褐色∶白色的理论比值为(  )
A.9∶4∶3 B.9∶3∶4
C.9∶1∶6 D.9∶6∶1
解析: BbCc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的后代中,B_C_基因组成的为黑色,占9/16;bbC_基因组成的为褐色,占3/16;所有cc基因型的(包括B_cc、bbcc)都为白色,占总数的1/4。
答案: B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