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又何间焉(
) ③小信未孚(
)
④ 小惠未徧(
)⑤ 登轼而望之(
)⑥ 望其旗靡(
)
2、为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解释出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
③公将鼓之(
)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4、解释下列词语的在语句中的意思。
肉食鄙,未能远谋(
)
为人卑鄙 (
)
小大之狱(
)
牢狱之灾(
)
虽不能察(
)
虽是犯错 (
)
必以情(
)
真情实感(
)
忠之属也 (
)
为人忠实 (
)
牺牲玉帛(
)
为国牺牲(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曹刿论战》选自______,这部书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是______时期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7、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
)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叙述史
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10.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11.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2分)
(1)战前:
(2)战中:
12.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
17..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________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6.曹刿不听乡人劝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
27.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战则请从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C. 公将战
上使外将兵
D. 夫战,勇气也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分)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3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5.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36.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7.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
38.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39.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0.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41.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42.翻译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
1、①guì ②jiàn ③
( http: / / www.21cnjy.com )fú ④bó ⑤biàn ⑥shì ⑦fú ⑧ mǐ2 、①同“遍”,普遍 跟从,支持②为人信服 赐福,保佑 ③击鼓进军 ④养 独自专有 3、B 4、鄙:见识短浅,品德低劣;狱:案件,监狱;虽:即使,虽然;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牺牲:祭祀用的牲口,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5、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②作战,(是靠) 勇气的。6、《左传》春秋 左丘明 7、(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8、C 9、⑴参与
⑵鄙陋
⑶丝织品
⑷倒下
10.D
11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
12.语言描写
议论
13.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14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15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6略
17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22.答案:A
23.答案:(1)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
24.答案:(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
25.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2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8、(1)击鼓
(2)凭借
(3)在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9、B
30.(1)我看到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2)第一次击鼓,士兵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全没有了。31.
C(2分)32.
D(2分)
33.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34.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35.语言 议论36.A 37.B
( http: / / www.21cnjy.com )3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9B 40.古仁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1.官吏和贵族 上文中一悲一喜的人
4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