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食谱”
?
河姆渡村落以水稻种植作为农业主要部分,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极大地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山地林间的禽兽、饲养的牲畜、大量的水产,还有野生的水果、野菜及蘑菇、鸟蛋等,都被一一搬上“餐桌”,成为河姆渡先民的美味佳肴。许多食物不但能够果腹充饥,还能加强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有不少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为今天的人们所喜爱,或成为宴席上的佳肴珍馔,或被选为上佳的滋补食品,特别如龟鳖等高蛋白食物,更是被制成形形色色的药丸、胶囊等。然而在河姆渡人的“菜谱”上,这些是再寻常不过的食品了。
? 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有的可以直接食用,如各种水果、菱角等。在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现场,多处发现被掰成两半的菱角壳、桃核等,专家推测这是当时人们生吃后遗留下来的。有的食物则需经过加热炊煮处理,一来可以杀菌,二则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烧熟以后吃起来的口感要比生吃好很多。烤也是人类最原始的饮食方法,它简单易行,不需要任何炊煮器具。河姆渡原始先民自然也用这样的方法来烧烤食物,烧烤的对象则多为狩猎而得的禽兽以及饲养的家畜等肉类食物。
?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
我国南、北气候相差很大。不同的气候,使南、北方的房屋建筑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巢居”和“穴居”,当是南、北方最早的居住形式。河姆渡遗址的房屋多为长方形,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它以竖立的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铺梁搭木板,在木板上建长脊短檐房屋,房顶覆盖茅草。今天,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傣族、壮族、高山族等的住房,仍保留干栏式建筑的遗风。木构技术已相当成熟,梁柱间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而成。半坡遗址的房屋有圆形,也有方形,多为“半地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它以坑壁作墙基,在居住面和墙上涂抹草筋泥,抹平后烘烤使其变硬。墙壁依次安竖木柱,以支撑房顶。房顶用草木搭成,并且抹一层草筋泥,以便抵御风雨。
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始于母系氏族公社晚期,终于氏族公社的晚期。在我国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此时男子在氏族社会中居支配地位。教材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其代表。学者认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后,男子开始代替妇女在经济生活和氏族公社中的主导地位。婚姻由对偶婚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初期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后来出现了个体家庭。社会经济单位由氏族最终变成了个体家庭。妻子从夫居,世系和财产继承按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原始氏族制度解体。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业生产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是由火耕农业向耜耕农业过渡的时期,当时火耕仍占一定比重,但耜耕已有了一定发展。大汶口父系原始居民时期耜耕农业已占统治地位,这里出土的石耜大大多于砍伐用的石斧(石耜27件,石斧10件),还出土了一件52厘米长的鹿角鹤嘴锄。至于各种质料制作的镰刀,其总数超过了整地农具的数倍。耜用于翻地,鹤嘴锄用于中耕,镰刀用于收割,整套农具的出现,反映了大汶口父系氏族时期农业技术的提高。当时农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家畜饲养业和制陶等手工业都有赖于它的发展。由于剩余粮食的出现,制陶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猪的饲养也得到很大发展。半坡氏族的猪,绝大部分是在幼小时宰杀掉的,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资料还比较缺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宰杀的,则多为一二岁的成年母猪,且猪的数量也很大。猪的饲养,间接地反映了大汶口父系原始居民时期农业的相对发达。
黑陶和白陶的烧制技术
黑陶和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两个新品种,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时的陶器已用快转陶车来制造。陶车由轮盘和轮轴组成。使用时,由一人转动轮盘,使其急速旋转,由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双手灵巧的动作,将陶土塑成需要的器皿。用快转陶车制坯,数量多,质量也好。烧制技术也有提高。扩大了窑室,缩小了火口,增加了火道支道和窑箅箅孔的数量,使热力分布更加均匀。这时采用了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使陶土中的铁元素得以还原,有的还在陶土中掺过炭,因此烧成的陶器多为黑色。白陶用高岭土制造,制造时努力保持陶土的纯洁,因而烧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白陶上有的还有图案花纹。
大汶口墓葬反映的社会劳动者性别的变化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发掘墓葬一百二十多座,多单人仰身直肢。凡头部有装饰品者(为妇女),均随葬纺轮;头部无饰品的(为男子),多随葬石铲、石斧、石锛等农具。这种现象自中期始,说明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而妇女则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男耕女织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社会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大汶口文化墓葬反映的贫富分化
大汶口墓地的墓葬中,以发掘的10号墓随葬品最多,数量居各墓之首,达一百七十多件。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和大量的骨、牙、绿松石等质料的装饰品。据鉴定,墓主人是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此外,有两组墓葬(可能为两个父系大家族)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7座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一座墓有77件,最少的一座墓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4座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墓葬随葬品悬殊之大,反映贫富分化已很明显。
大汶口合葬墓反映的阶级压迫
大汶口墓地里发现了4座岁数相当的成年男子合葬墓。其中一座为二次葬,为正常死亡,两者应是夫妻关系。其余3座都是一次葬,有一座还有一个女孩的尸骨,因为男女同时死亡的现象是极少有的,因此这种墓葬不可能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人为造成的殉葬现象。那些殉葬者极大可能是被掠夺或购买来的女子,丧失了原来氏族的保护,主人杀死她们也不算犯罪。因此,她们成为家庭主妇的替身,随父系家长殉葬。殉葬的女孩,很可能是小奴隶。这种人殉现象说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阶级的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氏族名称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年代
地理位置
房屋类型
主要农作物
家畜种类
生产工具
烧制陶器
【巩固练习】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流域,已经是使用 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
3、生活在 流域 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 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 ,会纺线____
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
原因是:_______。
5、下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
6、想象一下: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课件26张PPT。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一、情景导入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原始农耕分布图二、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下列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骨耜(Si )水稻的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干栏式的房子会制作陶器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地 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 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下列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人面鱼纹采用大胆、夸张的构图手法,图案简洁明快,十分漂亮,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半坡人取水用的尖底瓶:小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滴水不漏. 半坡人的房屋一般都是半地穴式的,并以坑壁作墙基,房屋比较耐用,并能抵御一定的风雨。这些遗迹的发现反映了半坡人定居生活的情景。 ? 半坡彩陶半坡的原始农耕1、地 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 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了解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大汶口文化彩陶
墓中男子是墓主,旁边是女子和幼童。三人同时埋葬,但是随葬物品主要放在了男子身边 。这表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并且出现了私有财产。 三、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1、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可以防潮、通风;可以防蛇虫鼠蚁;可以防洪水猛兽。
3、略
四、小结提升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栽培水稻饲养猪狗
渔猎制造陶器建筑干栏式房屋
栽培粟和蔬菜
饲养猪狗
纺轮制作麻布
制造彩陶
建筑半地穴式房屋
五、巩固练习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流域,已经是使用____ 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
3、生活在 流域 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 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 ,住着 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 ,会纺线、 、 。
4、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 ;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在后期,出现了_____,原因是:_______。 5、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