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7.30《曹刿论战》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20: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检测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
左丘明
所作。它是一部
编年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一文通过人物对话,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及运用正确地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
的道理。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焉(jiàn)
②肉食者鄙
(bǐ)
③牺牲玉帛
(bó)
④小信未孚(fú)
⑤下视其辙
(zhé)
⑥登轼而望
(shì)

望其旗靡(mǐ)
⑧夫大国
(fú)
三、文章阅读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找出句文段中的通假字




,意义:
遍及、普遍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⑴齐师伐我:军队
⑵肉食者谋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⑶又何间焉:参与
⑷乃入见:
于是
⑸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⑹何以战:
凭借什么
⑺衣食所安:养
⑻弗敢专也:


独自专有
⑼必以分人:把
⑽民弗从也:
听从
⑾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
⑿弗敢加也:
虚报
⒀必以信:
实情
⒁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⒂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⒃虽不能察:
即使

明察
⒄小大之狱:
案件
⒅必以情:
根据实情判断
⒆战则请从:
跟随
⒇忠之属也: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3、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①伐(
进攻/攻打
)
②将(将要/打算)
③请(请求)
④谋(谋划/商量)
⑤惠(恩惠)
⑥必(一定)
4、翻译下列句子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⑷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文:(这是)尽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写了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认为作战要取信于民的远见卓识。
6、“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交战的两个国家和
战争的性质(齐对鲁的侵略战争)

7、简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②反衬出曹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见卓识。
8、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答)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
答:曹刿请见、战则请从
10、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答:
取信于民
11、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有远见卓识)
(二)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公将鼓之
旗鼓相当
B.再而衰
再接再厉
C.一鼓作气
装模作样
D.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⑴公与之乘:
乘坐
⑵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助词,凑足音节
⑶齐师败绩:
大败
⑷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⑸遂逐齐师:
于是就

追击
⑹既克:
已经战胜
⑺公问其故:
其中的缘故
⑻一鼓作气:
振作
⑼再而衰:
第二次

衰弱
⑽三而竭:
尽,没有
⑾彼竭我盈:
对方

指士气正旺
⑿故克之:
所以
⒀难测也:
推测估计
⒁惧有伏焉:


埋伏
⒂望其旗靡:
倒下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文:(他)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
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来(远)望齐军
⑵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尽了。
⑷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他们(齐军)。
4、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
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
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5、用原文语句填空。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
彼竭我盈
的时候。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的时候。
6、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答:敌人是真的溃败,不是设埋伏。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第①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答: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战机。
9、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答:
急躁冒进。
10、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略
(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弃政从商
B.处理从宽
C.从长计议
D.力不从心
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齐是)大国,难以估测(他们的实际情况),害怕在那里有埋伏。
3、“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句话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了他这种才能?(写出两处)
表现了曹刿
善于把握作战时机
表现的语句: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本文表现了曹刿哪三个思想观点?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作战时要把握好各种战机
5、从记叙的内容看,你认为鲁庄公身上是否也有可取之处?为什么?
译:有可取之处。他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求是办案,尊重下属的意见,重用人才,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