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曹刿论战》导学案
学习目标
: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课内自学(15分钟)
1、了解背景: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www.21-cn-jy.com
2、文学常识填空:
《左传》又称(
)或(
),是记载(
)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体史书。鲁国史官(
)所作。 2·1·c·n·j·y
3、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并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登轼而望之(
)
吾视其辙乱(
)
夫战,勇气也(
)
望其旗靡(
)
4检测自学:抽号回答问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抽号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小组探究,疏通文章大意.25分钟
1、自读课文,试译课文,不能译的词句划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解决.8分钟
2、小组分任务抽号展示,其他组同学质疑.16分钟
第
组展示:
十年春,齐师伐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第
组展示
对曰:
“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1教育网
第
组展示
公与之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
组展示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1·cn·jy·com
3对照板书,整理文段翻译.5分钟。
三、小组讨论自然段段意,抢答。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8分钟
1、抽号释词及句子: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指名概括段意。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在小组内交流。
1.曹刿的身份怎样?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什么精神
2.“何以战”这三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3.曹刿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4.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合适的战机的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可以分为几层?概括层意.
6.文中哪些地方是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的?哪些地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么安排?
四、拓展探究: 2分钟21cnjy.com
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五、课堂总结.1分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