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夏津县万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6 20:3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年八年级第二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确凿záo
门槛kǎn
嗔视
chēn
锋芒毕露lù
哺育(pǔ)
祈祷

荒谬
miù
戛然而止jiá
炽痛
chì
嫉妒

剽悍biāo
叱咤风云zhà
窥伺

炽热 (zhì)
怂恿
sǒ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鼓舞。
《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3.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塑成这个雕像,花费了他10多年的功夫,真是大器晚成啊。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年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
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事实充分证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
在节能环保型的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
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5.古诗文默写。(8分)
⑴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⑵未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为邓林。(《夸父逐日》)(2分)
⑶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1分)
⑷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1分)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1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6—7题。
(一)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7.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二)
【甲】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8.甲乙两文中“我”的心情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9.“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与与乙文中哪一句的表现手法一样,请找出来并进行简要分析。(4分)
10.《社戏》是一幅美丽的风情画,是一首纯真的抒情诗,请仿照下面句子围绕“童年”写几句话,要求写出你对美好童年的感受。(2分)
童年,是放学路上与哥哥一起采摘的一片绿叶,青翠而亮丽;童年,是想在小伙伴面前逞“英雄”,拿一根长篙去捅马蜂窝,被蜇得小脸肿得像面包却还说“不疼”,勇敢而可爱;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唐朝柳宗元《三戒》中的两则寓言,完成11~14题。(14分)
(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节选)
(乙)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②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③,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④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⑤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⑥也。昼累累⑦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⑧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⑨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①畏日:怕犯禁忌的日子。②拘忌:禁忌迷信。③直:同“值”正好。子:子年。④畜:养。⑤以:任凭。恣:放纵横行。⑥大率:大多。余:剩下的。⑦累累:常常。⑧徙:迁移。⑨假:借。
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②驴不胜怒,蹄之(

③拘忌异甚

)   
 ④阖门撤瓦灌穴


⑵与“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不可以寝
C.人不得上,以实奇
D一儿以日初远
1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⑵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4.(甲)(乙)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四)
阅读小说《作家的父亲》(申平),完成15~18题。(20分)
⑴作家的父亲不识字,他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
⑵但是他的儿子不但识字,而且还能“码字”,他能写小说,也能写散文、诗歌。
⑶作家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发表作品了。当作家第一次把那叫作“文章”的东西拿给父亲看时,父亲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他瞪大了一双牛眼,把儿子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再从脚到头看了一遍,从此便对儿子分外客气起来。
⑷原先,他动辄对儿子施以打骂,逼迫他去上山割草,下地干活,但自从儿子拿出了“文章”——准确地说,是发表在报屁股上的一篇小散文以后,他就再也不曾骂过他一句,戳过他一指头了。由于本该是作家干的活全部都分摊到了其他兄妹的头上,兄妹们便每每向父亲提出强烈抗议,但每次都遭到父亲的呵斥:他是文曲星下凡,你们呢?
⑸也许正是由于父亲给的这种优惠政策,使得作家的写作劲头更足了。于是他的文章便不断发表,当然也就越写越长。终于,作家大学毕业后先进了报社,后去了文联,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小有影响的作家了。
⑹作家成名以后,理所当然住到了大城市里,而父母则随着兄妹住进了小城市里。作家有时间就回去看看,带回去几本他写的书。父亲很想知道儿子书里都写了些什么,就想叫儿子给他念一念。但是儿子却不肯——也许是由于谦虚,也许是出于羞涩,或许是由于他应酬太多,反正他一次也没有给父亲念过。父亲没有办法,只好请求孙女和外孙女给他念,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⑺后来,作家写的书就不那么容易出版了。特别是他的作品集,想出版只能自费。作家回家几次,都没有带书,父亲的神情便有点怪异。后来,作家就咬着牙开始自费出书了。
⑻这一次,作家又带书回去了。他带的不是一两本,而是几百本,他回去是为推销自己的书。然而家乡真是太穷了,作家虽在家乡久负盛名,但他的书卖得并不好。他的书只卖掉了一部分,剩下的就堆在父母的房间里。作家颓然而返。
⑼后来有一天,作家再次回乡,他忽然在街头看见了白发苍苍的父亲。父亲正蹲在车站旁和许多老头老太太一起卖瓜籽。与别人不同的是,老人的面前还摆了一摞书,只听见父亲在不停地吆喝:来看一看啊,这有我儿子写的书啊!
⑽作家的心颤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会以这种方式来替他卖书。
⑾也的确有人过去看书,他们翻着书,看着书中作家的照片,赞叹着:哎呀,这是你儿子?真了不起。这时父亲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他说:我儿子是文曲星下凡哩!
⑿但是却没有人买书,他们看看书的价格,说:太贵了。就买一碗瓜籽走开。父亲有点失望,但他好像并不在乎,他继续吆喝着,继续听着人家的好话,脸上兀自挂满幸福的笑容。
⒀作家在一旁悄悄站了许久,也没见父亲卖出一本书,他的心中充满悲凉。此刻,他真想摇身变成一个大款,走上前说:老人家,你儿子的书,我全要了。
⒁如果那样,父亲该是何等的幸福呀!
15.作家的成功离不开他父亲的照顾和支持,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相关的事。(6分)
16.文章中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腻生动,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⑴老人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第⑹段)
⑵作家颓然而返。(第⑻段)
17.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8.结尾两段文字描写作家的心理活动,结合全文说说这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三、写作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你感动,或鼓舞,或受到教益,或深受启发,……
请以“那___________
的一幕”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必须出现,请用X
X代替。
1-4CBDD
5.略
6。(3分)听到《折杨柳》笛曲(1分,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7。(2分)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8.(4分)不一样(2分),一个是去看戏,一个是看戏后。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月夜归航,表现了“我”依依不舍之情(2分)。(意对即可)
9.(4分)“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2分)都是烘托船行速度之快,孩子们驾船技巧娴熟以及童年的欢乐(2分)。(意对即可)
10.(2分)示例:童年是生日那天朋友送的画笔,多彩而美丽;童年是假期里与父亲一起捕怍的一只蝴蝶,活泼而美丽。(言之成理即可)
11.⑴①船:用船。②蹄:用脚踢。③异:特别。④阖:关。⑵D。
12.某氏/徙居/他州。
13.⑴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也没有任何灾祸。⑵然而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然”“能”各占1分)
14.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要有真本领,有忧患意识,否则会被社会所淘汰。
15.作家的父亲在儿子有作品发表后,不让他从事体力劳动,一心一意从事写作,终于成为名副其产的作家;(2分)父亲总是期盼着儿子不断有新作品发表;(2分)父亲默默地帮助儿子销售书籍。(2分)
16.⑴“津津有味”“如痴如醉”,生动地刻画了作家的父亲在欣赏儿子的作品时的满足与欣慰。(2分)⑵“颓然”,描写出作家自费出版的书籍销售不畅,无人问津时的失望之情。(2分)
17.文章开篇父亲与儿子文化水平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老实憨厚的性格特点;我的第一篇作品发表前后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作家的成长是在父亲的支持与鼓励中进行的;成名后的作家有作品与没有作品带回家时父亲神情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父亲期待着儿子不断进步;自费出书后,难以销售时作家的“颓然”与父亲默默在车站卖书捍脸上挂着“幸福的笑”的对比,更加突出父亲对儿子事业的支持与鼓励。(学生能够说出其中一组对比就给1分,能够正确分析的给1分。)
18.作家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有人购买,有好的销售的愿望;(2分)表达了作家看到父亲如此辛苦的情景,内心感到愧疚;(2分)同时也为世人不重视读书的行为感到惋惜。(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