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7 00: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1、提出实业救国的近代实业家是()A孙中山 B张謇 C荣德生 D荣宗敬B2、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是()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C3、下列哪一条约签定后,外国人掀起了在中国开办工厂的高潮?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C4、下列有关张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清末状元 B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C创办大生纱厂 D开创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D5、鲁迅弃医从文,孙中山弃医而投身革命,张謇弃官从商,他们的目的都一样,都是为了() A发展经济 B启迪人民思想
C救国救民 D抵抗外国侵略C6、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这三座大山是指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意义:(1)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注:我国修建第一条铁路:
我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我国建造第一艘轮船:1865年安庆 内军械所 黄鹄号唐胥铁路(1881年唐山-胥各庄)(3)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淞沪铁路(1876年英国人修建)轮船火车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2、通信工具:有线电报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意义:(1)促进商业的发展。(2)促进新闻等传媒的发展。(3)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莫尔斯及其发明的早期电报(有线电报,1884年)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早期的照相机慈 禧 太 后末代王妃 婉容 2、电影《定军山》1905 (1)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2)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4)意义:《歌女红牡丹》1931②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3)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电影:《渔光曲》 1934《定军山》剧照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胡蝶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3、报纸《申报》1872 上海 (1)最早:外文报(2)中文报:4、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性质: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3)作用(影响):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工具,人们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剪辫变礼仪:易服废止缠足改称呼: 跪拜礼→鞠躬、握手老爷、大人→先生、君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
(出现于辛亥革命后)显示出文明、自由、
平等的精神。清朝梳辫图溥仪剪辫装清朝官员的翎顶补服长袍马褂清末民女民国少女旗袍中山装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1、轮船、铁路数量少。2、电影、报纸覆盖率小。3、照相普及程度低。4、传统习惯势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1、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2、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 京广铁路3、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4、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黄鹄”号轮船
A《定军山》
商务印书馆
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