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任务目标:
1.掌握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等重要的地方制度;
2.掌握唐宋限制相权的措施,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掌握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重要的选官制度。
4.总结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线索和规律。
自主学习: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宋初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3)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行省制度有什么意义?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唐朝的三省分别是什么?分别有何职权?六部是哪六部?三首六部制的作用是什么?
(2)宋朝采取什么措施来限制宰相的权力?
(3)唐宋加强皇权的相同特点是什么?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实行什么选官制度?目的是什么?以什么为主要标准?
(2)魏晋南北朝实行什么选官制度?以什么为标准?有什么影响?
(3)隋朝实行什么选官制度?为什么说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活动探究
探究1中央集权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七国之乱”等地方势力发动的叛乱,由此可见地方与中央的争权斗争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中央是如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1)从汉至宋地方政治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2)在行省制度下,元政府是如何管理地方的?
(3)从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争权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探究2
君主专制的演进
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外,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了,得跪着说话了,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什么呢?”
(1)唐宋统治者在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而各采取了哪些措施?谈谈它们的异同点。
(2)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中体现了哪些发展趋势?
探究
3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据以上图文,“乌衣巷”了与本课有关的哪些史实?状元匾反映了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堂反馈
1.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
门下省
B.中书省 → 门下省 →
尚书省
C.尚书省→
门下省 →
中书省
D.门下省 → 中书省 →
尚书省
2.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经解决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体制逐渐完善
3.对下图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图示一、二、三分别反映了秦、唐、元三朝的中央官制
B.图示说明从秦至元时期中央官制日益腐朽、膨胀
C.图示二与图示一相比,说明唐朝时期丞相的权力进一步削弱
D.图示说明自秦以来,中央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
4.下列史实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隋唐设立进士科③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垄断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