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任务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重大战役;
2.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3.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4.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起止于何时?结合右图按时间先后顺序罗列,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有哪些?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和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分别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2)《马关条约》签订于何时?有哪些内容?
(3)《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通商、设厂的内容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概述《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要的影响,应该是什么?
2.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口号及运动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2)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是什么?侵华起止于何时?参与国有哪些?
3.《辛丑条约》的签订
(1)《辛丑条约》签订于何时?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辛丑条约》中赔款、设立使馆界、拆毁炮台、禁止反帝、设立外务部等内容分别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活动探究:
探究:1.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北海道),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偶然的吗?
探究2.
有
感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1896年春)
(1)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读这首诗的感想。
(2)看《时局图》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我国的影响。
(3)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探究3.《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又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天生的卖国贼,他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一无是处。”
请思考材料中的两种说法正确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探究4.阅读下列照片和漫画
《辛丑条约》
“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思考:
(1)《辛丑条约》内容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2)《辛丑条约》内容中的哪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概括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当课反馈:
1.下列城市中,于1895年作为通商口岸对外开放的是
A.南京
B.苏州
C.上海
D.宁波
2.据《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退守哪一军港,使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A.威海卫
B.花园口
C.九连城
D.大连
3.“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是指
A.支持袁世凯上台
B.划分“势力范围”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4.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