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任务目标:
1.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4.理解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自主学习:
1.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背景是什么?
(2)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经过、以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是什么?
(2)秋收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分别是什么?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3)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建立?
(4)为得到农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时间、首都以及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3.红军长征
(1)红军被迫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3)长征开始和结束时间是什么?长征胜利结束意义是什么?
活动探究:
探究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是的题词,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除此,南昌起义还有那些伟大意义?
探究2、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边界的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还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请思考:“边界的旗子”指的是什么?毛泽东选择将“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请说明“边界的旗子”的重大意义。
探究3、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也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他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意义何在?
探究4: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简述“远征”的结果和重大意义?
(3)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当课反馈: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3.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
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不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是(
)
A.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C.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
D.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5.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