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教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7 10:48:48

文档简介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取得的重大成就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题情境-----小组讨论------材料解读------知识体系构建------延伸拓展”来组织教学。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课时:1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外交周恩来的一句名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分组讨论问题:
1.你能用一个词概括旧中国的外交历史吗?(屈辱)
2.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国力弱、国家性质、西方侵略)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那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面临怎样的世界形势呢?中国又将如何处置呢?
展示图片和相应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发展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些都是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的资本。
——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因素呢?
引导学生解读相关材料和图片,提取相应的关键词(加粗部分),概括出当时的世界形势,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过渡: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外交方针呢?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思考:新中国初期明确了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解读得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为了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给出材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外交方针的理解和运用。
材料一:“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另起炉灶)
材料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一边倒)
材料三:“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列表得出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
给出材料让学生进一步解读关于“一边倒”的政策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材料二:“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到大陆来。”
——毛泽东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必要性?
从国际环境、国家利益(主权独立)、国家性质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过渡:在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重点强调与苏联的外交成绩,以及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展示相关图片进行深度理解
归纳出
成就一:与苏联等 17国建交 (1949-1950)
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三: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成就四:参加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学生自主概括归纳:新旧中国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我们从中有什么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展示有关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图片。
回顾导入的内容:周恩来总理如果看到现在的外交成就一定会欣喜万分,感动十分的欣慰。中国终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件21张PPT。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联
苏美国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主题探究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共同纲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 主题探究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的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考讨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世界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外长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材料二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参加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参加日内瓦会议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4、参加万隆会议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主题探究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4、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小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背景方针三大政策提出内容意义 当堂检测1942年2月初,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 当堂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巨大。其中,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现代最受称颂的概念之一”的是( )BA.友好同盟互助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构想
D.“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当堂检测毛泽东在评述日内瓦会议时说:“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中国通过日内瓦会议“走出去”的目的是( )D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利
C.构建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