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香扑鼻香。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香。病梅馆记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写作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正如他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里所说:“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一句话,就是扼杀忧国忧民之心,扼杀礼义廉耻之心,扼杀改革发展之心。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正是鸦片战争前夕。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由八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八股文
孔乙己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
范进中举 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文字狱简介作者: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道光九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 他一生屡遭排挤打击,最后被迫弃官回乡,先后在杭州紫阳书院、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讲学。1841年暴卒于云阳书院,年仅49岁。
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曾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初读课文 疏通文句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而江浙之梅皆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使梅病,损伤)(显出病态)(病残的梅)(有病态的)熟读课文 理清思路产地:
病因
严重后果:龙蟠、邓尉、西溪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鬻梅者的摧残行径斫、养、删、
夭、锄、遏江浙之梅皆病病态的标准病态的手段病态的梅林病梅有的人的审美标准:美——曲、欹、疏
丑——直、正、密第一段皆——暗示人才之多暗示人才受害之惨选用庸才扼杀人才根源:文人画士之祸第二段: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的表现是什么?疗梅准备:
具体办法:
奋斗目标:
决心购、泣、誓纵、顺、毁、埋、解、复、全辟病梅馆 甘受诟厉穷尽一生 明知他的思想行为不容于封建统治阶级,会受到他们的攻击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惧,决心迎接斗争,衬托他坚定地追求个性解放的政治理想。第三段“呜呼”一词引出作者的慨叹,那么作者慨叹的是什么? 面对肆意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黑暗社会现实,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解放人才的主张, 并且发誓要不顾一切来“疗梅”,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虽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事实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过小京官,而且受到权贵的歧视和排挤,自己的才能都无法施展,更不要说解除全国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叹作结。抒发自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记病梅馆的?
社会对梅的摧残和扭曲作者对梅的哀痛和疗救讨 论1、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考虑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句句不离梅,是否只是在反映梅的状况和作者对病梅的态度?
2、作者以梅为喻的手法是什么手法?什么是“托物言志”?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记病梅标准:曲、欹、疏行径:斫、养、删、
夭、锄、遏 后果:江浙之梅皆病统治者的用人标准摧残、扼杀人才人才受害之惨痛人才遭扼杀破除人才的束缚
恢复人才的本性拯救人才的坚定信念托物言志(1)泣梅:三日疗梅:纵、顺、毁、埋、
解、复、全 贮梅:穷予生之光阴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义) 梅---------------------------------
病梅------------------------------
文人画士------------------------
鬻梅者----------------------------
品梅标准:
(曲、欹、疏)--------------
残梅的摧手段:
(绳、夭、病、斫、
删、锄、养、遏 -------------
摧残梅的后果:
(皆病、祸烈)-------------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层意义和言外之意:(人才)(遭摧残、压抑的人才)(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标准:
奴才、庸才、歪才)(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统治者的帮凶) 为什么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和批判了清朝统治者压抑人们思想,摧残人才的罪恶。也使说理更加形象化。小结: 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这和他的《已亥杂诗》中表现的主旨是一致的。由“梅”看社会与人才:
他生活在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大凡一个国家或制度濒临瓦解时,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也多是颓靡的畸形的,呈现整体的人格缺损,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品格,从而也失去了创造力乃至生命力。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这种病态人格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更让作者焦虑的是这样的病态人格还在通过完整的社会运行机制源源制造。有人有病态的人才要求,有人授意社会满足这种要求,有人不遗余力地根据病态需求制造病态人格。灾祸在不断蔓延,危机在加深,这是时代的悲剧。为此作者摇起了呐喊大旗,并押上了自己的后半生。知 识 拓 展
被苏东坡形容是“玉雪为骨
冰为魂”的梅花,是百花中最早
开放的。孟浩然踏雪寻梅,林
和靖梅妻鹤子。道不尽梅花的
冰姿玉骨,爱不完梅花的雪月
精神。悄然之间,一份孤高;
默然之间,一份清秀;无心之
时,一份飘逸轻芳,洗却的是
万古的凡尘,寻到的是那淡雅
绝俗的出尘之美丽! 赏析《山园小梅》林逋 走进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充实的美丽。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我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比较这几首咏梅诗主旨的异同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质,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卜算子 咏梅》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样是咏梅,毛泽东和陆游两人的词作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处:
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
不同处: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