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17《病梅馆记》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高一年级上华东师大版5.17《病梅馆记》课件(3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27 10: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病 馆梅记 从题目字面上看,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十分醒目,引起读者深思。文章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更见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精通历史、地理、文字、经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力主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诗人和散文家。
激越和温柔,郁闷和深情,人生沧桑,仕途坎坷,集满了他的一生,终于写出了名垂久远的315首《己亥杂诗》,成为中国古诗史上最后的一座高峰。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学习第一段[问题]
1、第一段讲了哪些内容?
2、世人对梅的美丑有怎样的评价标准?
3、这一评价标准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4、考虑一下,病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析 病 梅 1、作者认为什么样的梅属于病态梅?当时社会评梅的标准是什么?明确:曲、欹、疏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 明确:斫、删、锄
3、为什么会病成这样?明确:①满足文人画士孤癖之隐。
②鬻梅者助纣为虐。
③蠢蠢求财者又不能“以其智力为也”。4、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发出了“誓疗”的决心。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的措施怎样?
明确:购梅,
泣之,
疗梅(纵、顺、毁、埋、解、复、全)学习第二段[问题]
1、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行动的动词。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疗梅的决心?
3、从作者疗梅的举动,可以看出作者对文人画士的喜好持什么态度?朗读文章第三段[问题]
“呜呼”一词引出作者的慨叹,那么,作者慨叹的是什么?产生病梅的根源作者疗梅的行动作者疗梅的苦心文章思路:梅病疗第一节第二、三节讨 论1、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考虑一下,作者在文章中句句不离梅,是否只是在反映梅的状况和作者对病梅的态度?
2、作者要针砭时弊,为何不直说?
3、作者以梅为喻的手法是什么手法?主 旨 本文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的,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托物言志”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迁移: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菊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层意---------------------------- 言外意(比喻义) 梅---------------------------------
病梅------------------------------
文人画士------------------------
品梅标准:
(曲、欹、疏)--------------- 2、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人才)(遭摧残、压抑的人才)(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标准:
奴才、庸才、歪才)梅的摧残手段:
(绳、夭、病、斫、
删、锄、养、遏)摧残梅的后果:
(皆病、祸烈)(束缚人才思想、
屠杀正直之 士、
豢养奸邪小人、 扼杀新生力量) (大批人才遭残酷 屠杀)梅借梅议政托物言志人才总结诗文鉴人己亥杂诗(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 释九州:中国古代分九州,后以此代称全国。
恃:凭,依靠。
风雷:自然界的疾风迅雷,这里喻社会大变革。
喑:哑,无声。
万马齐喑: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政治局面。
究:到底,毕竟。
抖擞:振作精神。
格:规格,这里指清王朝对人才的种种资格限制。
降:降生,产生。赏 析 道光十九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当时朝政日非、边事日紧,而举国上下却“人心混混”,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朝廷无“才相”,兵营无“才将”,学校无“才士”,田野无“才农”,工场无“才工”,街市无“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也没有。
痛感于这种“衰世”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向苍天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的呼吁,希望打破这种人才匮乏、万马齐喑”的局面。由“梅”看社会与人才: 作者生活在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大凡一个国家或制度濒临瓦解时,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也多是颓靡的畸形的,呈现整体的人格缺损,丧失了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品格,从而也失去了创造力乃至生命力。
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这种病态人格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更让作者焦虑的是这样的病态人格还在通过完整的社会运行机制源源制造。有人有病态的人才要求,有人授意社会满足这种要求,有人不遗余力地根据病态需求制造病态人格。灾祸在不断蔓延,危机在加深,这是时代的悲剧。为此作者摇起了呐喊大旗,并押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1、给文中下画线的字注音:
A、癖 ( ) B、鬻( )
C、斫 ( ) D、遏( )p?yùzhuóè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2、解释下列动词在文中的含义:
A、斫 ( )
B、养( )
C、删( )
D、夭( )
E、锄( )
F、遏( )用刀斧砍培养删削屈、折,使之成病态铲锄阻碍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3、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喻意
A、“正”“直”————
B、“旁条”————
C、“稚枝”————比喻那些正直、进步,惨遭镇压的知识分子——人才。比喻那些维护封建统治思想的御用文人——庸才。正在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解释下列各句中下画线的“以”字:A、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B、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C、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介词,凭借)(动词,用、拿)(介词,把)(连词,用来)注意下列词类活用现象1、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2、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3、以五年为期,必全之复之。
4、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5、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 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而江浙之梅皆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君之病在肌肤 一词多义(损伤)(显出病态)(病残)(有病态)(困苦疲劳) (疾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方疗梅之愿思路 产梅之地 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本文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夭其稚枝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锄其直
纵之顺之
必复之全之
词类
活用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摧折
绳,名词,用作动词,约束
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病,损伤。
锄,名词用作动词,锄去,铲 除。
顺,动词的使动用法 理顺。
复,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复原,使……健全。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被苏东坡形容是“玉雪为骨冰为魂”的梅花,是百花中最早开放的。梅花悄然开时,傍深山,临冰河,清香幽雅,暗香沁细,伴雪迎风,独占花魁。寒夜中,暮色里,带给驿路上饱受苦寒的人们一缕清淡的快乐和慰籍。梅以韵胜,以格高,品为上。自古以来,孟浩然踏雪寻梅,林和靖梅妻鹤子,更传为佳话。道不尽梅花的冰姿玉骨,爱之深梅花的雪月精神。悄然之间,一份孤高;默然之间,一份清秀;谈笑之间,一份不群;无心之时,一份飘逸轻芳,淡情,洗却的是万古的凡尘,荡涤的是红颜的纯真,寻到的是那淡雅绝俗的出尘之美丽。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韵译】 百花凋零的时候,唯有你鲜艳亮丽地开放;小园宜人的风景,都被你高雅的身影占光。你疏落有致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泉水上;你淡雅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荡。冬天的鸟儿想落到你的枝头栖身,还先偷偷睁眼把你张望;粉色的蝴蝶若知道世上还有你这样美的花朵,也应该会痴迷神往。幸而有诗人与你亲近,陪你低吟浅唱;不需要俗客在歌舞酒宴中,把你亵渎玩赏。 这首诗被称为咏梅的千古绝唱。苏轼《书林逋诗后》中曾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诗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孤高幽逸、孤芳自赏、不附流俗的生活情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这和梅花的孤高精神是相通的。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颔联历来为世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园梅图。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我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我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