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课题
《当我死时》《
黄河颂》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案类型
新授课
学案编号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人的相关知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品读全诗。
3、感受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全诗,背诵全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
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1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等基础知识。2
整体感知,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自学。
《当我死时》知识链接:1966年的一个寒夜,受聘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任副教授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抑郁寡欢,临窗西望,思念着遥远的祖国。自从1948年7月离开大陆迁居香港以后(第二年又到台湾求学去),秋风落叶已经有十七年了。二十岁去国,三十七岁怀乡,还不知何日是归年呢。多愁善感的余光中想到了人生的大限,希望自己死后葬身“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卧听两旁一江一河的滔滔东流水,在江河的安魂曲中“坦然睡去”,于是他写成这首《当我死时》。他想起了四川重庆江北悦来场,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那里读过中学,那里多山多树多鹧鸪,鹧鸪在春雾迷濛的林中啼唤着:“行不得也,哥哥!”这使他联想起南宋辛弃疾的名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在这首诗里他却不想南京而想重庆——多鹧鸪的山城。该是啼鸟唤人归吧?
作者介绍
见
配套练习 导学设计:一、听朗读,要求:(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二、生字识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把该词语读一遍。头颅(
)
未餍(
)
饕餮(
)
鹧鸪(
)三、读课文。要求:1.自己试着读一读全诗。2.展示读。
3.齐读。四、课文品读。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如通过一些词,句子等)作者在诗中用了“死”和“满足”,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矛盾吗?五、背诵全文。【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把该词语读一遍。头颅(
)
未餍(
)
餮(
)
鹧鸪(
)2.这首诗借
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3.“两管永生的音乐”指的是
。“管”字形象地写出了
。4.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诗句中“十七年”指的是
,加点词语你是如何理解的?
。拓展延伸:①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
乡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诗的落脚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把乡愁化为四个意象,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意象表现了四种特定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诗共分四节,在结构上依靠什么来安排先后次序,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四节诗中,哪一节内容最让你感动,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余光中说他的这首诗是“浅显之作”,你对诗歌的“浅显”与“深奥”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河颂》相关链接
《黄河大合唱
》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9年3月31日完成于延安,4月13日由抗敌演剧队第三队首演于延安,邬析零指挥。演出获得成功,并迅速传遍全国。其中许多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对作品作了进一步加工整理。作品以黄河为象征,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斗争,塑造了伟大的民族形象,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 全曲共分《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8个乐章。作品吸取了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导学设计:一、听朗读,要求:(1)标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
(2)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二、生字识记。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把该词语读一遍。巅(
)
澎湃(
)
狂澜(
)
哺育(
)屏障(
)
滋长(
)
三、读课文。要求:1.自己试着读一读全诗。2.展示读。
3.齐读。\四、课文品读。1
、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的词语是什么?第二节是诗的主体,引领这一节的关键字是什么?3
、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从此诗抒情特点看,它是风格豪放的还是委婉含蓄的?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练习“望黄河滚滚”的“望”字,统领诗中哪些内容?
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相应的诗句。
诗中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
;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
;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
3.为什么说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4.诗中说“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什么?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
5.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摇篮。诗中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能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朵浪花来解释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