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课题
《诗词三首》(教师版)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新授
学案编号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词
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感受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正确理解诗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词
难点:感受、欣赏自然美景,体悟作者的情感
学法指导及使用说明: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
学习流程: 【知识链接】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
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时家境清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采莲曲》一、熟记注释1.采莲曲:东府旧题,《江南异》七曲之一,内容描写江南水乡风光,采莲妇女的生活。2.罗: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
3.芙蓉:荷花。
4.向脸:对着脸。
5.闻歌:听到采莲女的歌声。6、一色:同一种颜色。7、裁:裁剪缝制。
8、乱入:杂入,混入。
9、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二、写出译文。
三、赏析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__,因而被称为”__”.
参考答案:七言绝句 “七绝圣手”2、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_____.性格差别是_____参考答案: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3、这首七绝从(
)、(
)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
)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
),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参考答案:这首七绝从(衣服颜色)、(歌声)的角度,生动描绘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但又不是(正面)描绘采莲的动作,而是以(衬托手法),刻画采莲女的形象,表现采莲场面。4、写出含有花的古诗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杏花: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5、王昌龄《采莲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写出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6、体会动词“裁、开、乱、入”的妙用。参考答案: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读古诗,知诗意,想诗境。1.请全体同学读古诗五遍,指名学生说诗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读一读诗文,选择一个话题,与同桌交流。我知道了——哪一句诗能读出这个意思?我看到了——从哪一句诗看到的?我想到了——哪句诗让你想到了?2.苏轼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论是明媚的早晨,还是绚丽的黄昏,不论是晴雨雾雪,还是春夏秋冬,西湖都是那么迷人。诗人杨万里眼中,西湖什么时候最美?(六月中)3.诗人用哪一个词表达了对西湖的独爱?(毕竟)。4.在诗人的眼中,六月的西湖是最美的。请同学们读读后两句诗,六月的景色美在哪儿呢?5.同学们想一想,无穷碧的莲叶,青翠欲滴的莲叶,一个挨着一个,一片连着一片,铺满了西湖,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这一特点?(接天)接天的莲叶中点缀着怎样的荷花?为什么会别样红呢?(阳光映照和绿叶衬托)6.莲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它们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从眼前一直铺到天边,是多么壮观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去想象这样的画面,去感受这样的美。《苏幕遮》【学习过程】整体感知一、诵读全诗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燎( ) 溽( ) 楫( ) 浦( )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燎沉香 ( ) 消溽暑 ( ) 鸟雀呼晴( ) 侵晓窥檐语( )
梦入芙蓉浦(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看看谁是小组里的“诵读明星”4、请写出全词的译文。二、探究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3、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4、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堂检测】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