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27 10:4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最著名的谏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2.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的“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7.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如图所示材料,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0.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明清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文天祥抗元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12.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鼓励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
13.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14.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
A.
B.
C.
D.
15.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16.图这一故事情节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17.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E.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18.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
19.学生李可一家正在观看舞蹈
《飞天》,有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他们把敦煌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李可: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20.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玄秘塔碑》的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如鉴定该作品为真迹,其作者是(  )
A.东晋王羲之
B.唐朝颜真卿
C.唐朝柳公权
D.东晋王献之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6分,23题12分,2416分,共60分)
21.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2、3所示
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如图4)
(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
(3)写出建造图3建筑的人是今天我国哪些民族?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什么封号?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其中派遣唐使居各国之首的是哪个国家(只写序号)?写出当时该国到达唐朝的代表两人。
(2)请用与①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写出当时的一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提供的技术支持是什么?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殖民者来到中国。英国商人为扩大贸易,力图开拓中国市场,但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天朝”指什么?
(2)从乾隆帝的信来看,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3)清朝初年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当时只许开放哪一城市对外开放?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材料中“唐宗”指唐太宗,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什么?为促进经济发展他实行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唐太宗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3)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材料四:“国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前往哪里求取佛法精义?
材料五:如图
(5)R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请问它叫什么?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最著名的谏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重视纳谏.
【解答】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难过,他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故选A.
 
2.唐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励精图治。至民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的“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开元盛世相关知识的识记.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明皇李隆基”即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使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3.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
【解答】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选官制度,而B、D不是选官制度,故排除;荐举制在汉初选拔了大量人才,但由于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诸多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门阀士族把持荐举,令其流弊百出,荐举制因此遭到极大的破坏,故排除A;题干强调该制度使“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即扩大了人才选拔的基础,与之相符合的只有科举制.
故选C.
 
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
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辽战争的认识.
【解答】根据“澶渊之盟”的订立可知,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黄帝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杨家将的故事正是反映了北宋与辽的争战,“澶渊之盟”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C.
 
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交子的相关内容.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北宋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选B.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节日欢乐气氛.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人民丰富的社会生活.
【解答】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
故选C.
 
7.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故选B.
 
8.如图所示材料,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达赖五世会见顺治帝反映的是清朝与西藏的关系,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产物.锦衣卫和军机处的设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故选C.
 
9.“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及其意义.
【解答】从所给材料中的“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哥伦布到达美洲与题干无关.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也与题干不相符.故选答案C.
 
10.民族英雄是“一个民族在反抗外来民族的侵略、压迫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下列人物属于明清时期民族英雄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文天祥抗元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民族英雄.
【解答】①岳飞抗金和②文天祥抗元都是我国国内的民族斗争,不是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岳飞和文天祥都不是民族英雄.③戚继光抗倭和④郑成功收复台湾分别是明朝抗击倭寇和清朝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所以戚继光和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故选C.
 
11.“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仰望雪域两茫茫…,随处都是我心灵的牧场.”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伊犁将军
B.盛京将军
C.西域都护
D.驻藏大臣
【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了1727年清政府设驻藏大臣.
【解答】题干给出了地区:西藏和时间:清朝1727年两个关键信息,综合这两个信息可知,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故选D.
 
12.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禁止对外贸易
B.鼓励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解答】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规定,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清政府保留广州十三行从事对外贸易.
故选D.
 
13.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D.民族政权的并立
【考点】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知识点,应把握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清朝设置台湾府”“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结合所学知识: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清政府对于西藏的管辖;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于新疆地区的管辖.
故选A.
 
14.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  )
A.
B.
C.
D.
【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考查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答】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故选C.
 
15.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据题干“单孔大石桥”及“时间”得知:隋朝李春在河北赵县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后又有诗人赞它是“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故选A.
 
16.图这一故事情节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文学名著,这部名著是(  )
A.《窦娥冤》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文学成就的知识点,应把握《红楼梦》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黛玉葬花”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因此“黛玉葬花”这一故事来源于《红楼梦》.
故选B.
 
17.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E.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李时珍.
【解答】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天工开物》.
故选D.
 
18.宋朝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并正式定为中秋节。作品《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表达了对胞弟的无限思念。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关汉卿
【考点】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了苏轼的作品.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故选C.
 
19.学生李可一家正在观看舞蹈
《飞天》,有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他们把敦煌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李可: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考点】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解答】隋唐时期石窟艺术获得大的发展,最著名的是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敦煌画中的飞天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故选D.
 
20.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如图所示《玄秘塔碑》的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如鉴定该作品为真迹,其作者是(  )
A.东晋王羲之
B.唐朝颜真卿
C.唐朝柳公权
D.东晋王献之
【考点】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柳公权书法特点.
【解答】据所学知识,唐朝柳公权的代表作是《玄秘塔碑》,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故选C.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6分,23题12分,2416分,共60分)
21.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2、3所示
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如图4)
(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
(3)写出建造图3建筑的人是今天我国哪些民族?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什么封号?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
(2)本题考查唐与回纥的关系.
(3)本题考查唐与南诏的关系.
【解答】(1)由图1文成公主可知嫁人的地区为吐蕃,即序号②,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当时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是“和同为一家”.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与吐蕃的交往密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
(2)由图2中回纥贵族可知是今天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所生活在新疆地区,即序号①.回纥又叫“回鹘”,是维吾尔族的古称.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从而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3)由图3中千寻塔可知是今天我国彝族和白族人建造的.根据所学可知,崇圣寺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与唐塔风格类似,是唐与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南诏是现在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南诏首领骨力裴罗为云南王.
故答案为:
(1)②,藏族,“和同为一家”.
(2)维吾尔族,①.
(3)彝族、白族,云南王.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其中派遣唐使居各国之首的是哪个国家(只写序号)?写出当时该国到达唐朝的代表两人。
(2)请用与①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写出当时的一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提供的技术支持是什么?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
(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
(3)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对外交往.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
【解答】(1)依据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天竺(印度)、朝鲜、日本.在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曾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人数和次数均居各国之首.来唐朝的日本遣唐使中著名名的人物有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等.
(2)①代表的国家是天竺(印度),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为求取佛法,西行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日本遣唐使和玄奘西行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双向交流、对外开放的特点.
(3)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泉州、广州是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两宋时期,中国造船业技术先进,北宋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这些都为宋朝的海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4)依据所学,唐朝和明朝对外交往的共同作用是都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③;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任写两个).
(2)玄奘西行;特点:双向交流、对外开放.
(3)泉州、广州(任写一个);造船技术先进或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4)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或者: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殖民者来到中国。英国商人为扩大贸易,力图开拓中国市场,但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天朝”指什么?
(2)从乾隆帝的信来看,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3)清朝初年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当时只许开放哪一城市对外开放?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的内容.
(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心理的内容.
(3)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信息“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可知,“天朝”是指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2)根据材料信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清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据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清朝统治者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自大的心理.
(3)清朝统治者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当时只许开放广州这一城市,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使清朝与世隔绝,既看不到时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故答案为:
(1)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
(2)原因: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思想:愚昧落后,妄自尊大,闭目塞听.
(3)闭关锁国;广州;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2)材料中“唐宗”指唐太宗,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什么?为促进经济发展他实行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唐太宗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3)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材料四:“国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前往哪里求取佛法精义?
材料五:如图
(5)R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请问它叫什么?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1)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唐太宗得到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
(4)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应把握玄奘西游的地点.
(5)本题考查唐朝的雕版印刷作品.
【解答】(1)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指的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创立于隋朝.改变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吏的标准.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不问出身贵贱,只问真才实学,相对比较公平.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开始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通过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初规定不夺农时,可以缴纳实物代替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3)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实行以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朕独爱之如一”,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记录这一幕情景的是玄奘.他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法精义.
(5)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答案为:
(1)科举制.才能、才学.
(2)贞观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3)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朕独爱之如一”.
(4)玄奘;天竺(印度).
(5)《金刚经》.
 
2016年9月2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