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7张PPT。《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曹雪芹香菱学诗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1、 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
的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其中的一个人物,
并说出与之相关的情节:人物:情节:红楼梦作者介绍曹雪芹
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作者曹雪芹大约生于康熙末年或雍正初年,卒于1763或1764年,他生于富贵,长于衰落,生前贫病交加,爱子夭折,“泪尽而死”。《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写。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前80回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部分初稿,但没有流传下来。 《石头记》《红楼梦》还有那些名字?《金陵十二钗》《情僧录》《风月宝鉴》《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诗词曲赋、官制、仪礼、民俗、建筑、医药、音乐、绘画、饮食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荷花,下面有 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后面 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 香菱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小时候生得极可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过了几年,侥幸遇到个“风流人品”的冯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
娇生惯养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香菱身世香菱身世 后来薛蟠娶了正妻夏金桂,不想这个夏金桂从小娇生惯养,性格剽悍泼辣,人称河东狮。很会摆弄心计,最终把香菱折磨致死。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领略文之味 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黛玉教诗,香菱学诗 课文主要写了:
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1-3)
二、(4-8)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香菱学诗过程拜师初作再作三作黛玉教诗“不以词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 (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呆疯魔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找出文中从正面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哪些文字是从侧面描写香菱的“如痴如醉”? 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
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 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在塑造香菱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你能说说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吗? 这些正、侧面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香菱这一女子形象,表现出香菱学诗时的认真、刻苦、废寝忘食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具体可感、仿佛立于眼前。小结香菱成功的原因1、苦学、乐学、善学;2、有良好的资质;3、有好的引路人;4、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你认为香菱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要多读。诵读是学好诗歌的根基,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示? 其次,黛玉认为,要学诗就要学一流的。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要不怕失败,大胆创 作,敢于想像。林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黛 玉 的 性 格林黛玉的主要性格:
学识渊博热情大方
具有诗人气质
香菱写的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但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香菱写的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香菱写的第三首诗: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引起故乡之思和自伤身世的凄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