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08 11:38:43

文档简介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
1.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D)
A.查看卫星云图
B.听天气预报
C.浏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
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2.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C)
A.午后多云转晴
B.明天大风降温
C.海南岛终年如夏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世界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受到了纬度位置、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列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D)
A.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D.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4.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得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
A.大气环境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5.我国广东种植农作物一般一年三熟,而东北一般一年一熟,主要是因为(D)
A.农民的习惯
B.广东靠海,降水丰富
C.东北土地贫瘠
D.广东纬度低,热量充足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其主要原因是(D)
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
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我国西北某地一天内的气温变化情况。这句话反映的气象要素和产生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分别是(B)
A.气温高,纬度位置的影响
B.日较差大,海陆分布的影响
C.气温低,海陆分布的影响
D.日较差大,纬度位置的影响
8.读如图所示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问题:
(第8题)
(1)A、B两地温差较大的是A地,温差达到15℃。
(2)假如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B是海洋,A是陆地。
(3)假如A、B两地都是陆地,且两地都在种植哈密瓜,那么,A地的哈密瓜肯定会更甜一点。
9.读诗《大林寺桃花》,回答下列问题: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山上与山下相比,山下气温较高。
(2)当庐山脚下(海拔50米)气温为18.1 ℃,海拔1400米的山顶气温大致是 10 ℃。
(3)造成以上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解析】 在对流层,高度越高,温度越低,山下气温高,且每升高1000米,温度约下降6 ℃,从山脚到山顶气温变化Δt=×(1400-50)米=8.1 ℃,所以山顶气温t=t0-Δt=18.1 ℃-8.1 ℃=10 ℃,桃花开放受气温影响,气温的高低又受地形的影响。
10.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水温(填“气温”或“水温”)的图像,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第10题)
11.如图所示是某科学探究小组在某山地观测到的气温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第11题)
(1)造成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
A.海拔高低 B.纬度差异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2)下列四个选项中,与图中丙地气温最相符的是(C)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处为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 ℃,因丙相对乙高度差为1000米,则乙、丙之间的温差为6 ℃,故丙的温度为20 ℃-6 ℃=14 ℃。
12.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地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12题)
(1)B地与A地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A地和B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B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12℃。
(2)B地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B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迎风坡,C地位于背风坡。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B(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解析】 相对高度是指两地海拔之差,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即为B地的海拔减去A地的海拔。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从气流运动的方向来看,A、B两地位于迎风坡,C地位于背风坡,B地与C地相比,降水丰富,气温无差异。
课件9张PPT。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1)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反思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0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
          
1.下列有关季风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气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冬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显著变化
D.风向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2.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B)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复杂 D.洋流作用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B)
A.植树造林可以使气温升高
B.修建水库可以使温差减小
C.引水灌溉使水资源减少
D.围海造田引起海啸
4.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人类亟须解决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下列行为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是(A)
A.城市建造居民区,工厂远离居民区
B.车辆实行单双号行驶
C.大力开发太阳能汽车代替普通汽车
D.每年三月全国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5.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D)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季风
6.根据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第6题)
A.明朝时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融化
B.寒冷时期农作物不会生长
C.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D.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步
7.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滨海地带,常形成“海陆风”,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
(1)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2)白天是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升温的过程,由于比热不同,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温比海洋上空高,因此气压比海洋上空低,由于空气的运动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因此白天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则由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导致晚上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这样白天和晚上就形成了风向不同的海陆风。
(3)根据空气对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白天气流运动的方向。
8.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A)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解析】 以玉门关为界,玉门关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春风指夏季风,夏季风使气温升高。“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中的“长风”指的是西北风,也称为冬季风。
9.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第9题)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农村。分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植被丰富,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的小气候。
(3)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处在季风区(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图中各处气温变化是当地气候变化的标志。
(4)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
【解析】 (1)据图分析,气温最高的是市中心,气温最低的是农村,说明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是陆地和水的比热容,农村植被丰富,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吸热不易升温。(2)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的小气候,可以使城市建设趋向于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3)由图中信息可知,浙江省处在季风区,气温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4)人类可通过植树造林、修建人工湖等措施,来增加城市的湿度、降水量和通风量,从而减弱城市“热岛”现象。
10.读甲、乙两地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0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
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大。
不同点:甲地全年气温高、甲地雨季比乙地短。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的季节较长。
不利影响:易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写出两点)
【解析】 (1)从图中可分析出甲地全年气温高,雨季短,主要集中在夏季;而乙地夏季高温多雨,但气温年较差较大,冬季温度较低,雨季比甲地长。(2)甲地因全年高温,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季节较长,同时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甲地夏季降水丰富,其余季节降水少,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课件9张PPT。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2)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2018/11/10反思2018/11/10按时完成课后同步训练,全面提升自我!单击此处进入课后同步训练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