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08 11:11:14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2章复习课专题一 大气层专题二 大气压的存在专题三 流速与大气压强专题四 气压和沸点专题五 天气和气候易错点1 大气压的存在易错点2 将液体容易沸腾和食物容易烧熟混为一谈第2章自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B)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小雨夹雪
【解析】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而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则称为气候,如四季分明。
2.大气对你一只手掌的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以下值中的(B)
A.10牛  B.1000牛
C.100牛  D.10000牛
【解析】 手掌的面积接近100厘米2,所以F=pS=105帕×10-2米2=103牛。
3.小宇的班级来了一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时说道:“我家乡的住房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你认为他家乡的气候特点是(D)
A.干热  B.干旱  C.高寒  D.暖湿
【解析】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温和降水,当地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相对较高,降水较充沛,故该地区需要相应的排水系统进行泄洪和排涝。
4.如图所示为从不同高度处测得的大气压值,从中可知(B)
(第4题)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压的数值降低。
5.2013年1月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下列能反映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C)
【解析】 逐个分析四幅图代表的气候类型及所属的分区。A.一月气温在0 ℃以下,降水集中在7、8两月,为温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B.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C.一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D.夏季低温,降水多,冬季气温在0 ℃左右,为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
6.下列属于家用水龙头在水流较小且稳定流动时的形状的是(A)
【解析】 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的压强越小,所以水从龙头流出后,流速越来越大,压强就越小,因此上面的水柱较粗,下面的水柱较细,所以图A符合实际情况。
7.北方冬天很冷,许多城市采用集中供应暖气的方法为居民供暖,住房中都设计安装了暖气片。为了通过对流加热空气,暖气片应该安装在(B)
A.靠近天花板的墙上  B.靠近地面的墙上
C.房间的中央  D.任何地方都可以
【解析】 根据对流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安装在下部有利于对流运动,制热效果更好。
8.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
C.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D.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的转换而显著变化
【解析】 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冬季陆地气压高于海洋。
9.下列四种事例对应的与气体压强有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A)
A.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以降低沸点
B.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在起降的飞机里,人耳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高度发生了变化
【解析】 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10.我国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差不多,但是气温却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A)
A.地势高  B.多雪山冰川
C.离海洋较远  D.地形起伏大
【解析】 青藏高原最大的特点是地势高,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下降约6 ℃。这才是导致题中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11.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D)
(第11题)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解析】 当缓慢拉动活塞时,瓶内空气被抽出,压强减小,外界气体大气压的作用将空气压入瓶内。
12.如图所示,外界为75厘米汞柱的大气压,管内封闭的水银柱高是40厘米,若在管顶开一个小孔,则(D)
(第12题)
A.管内水银会向上喷出
B.管内水银柱高度不变
C.管内水银柱稍有下降
D.管内水银柱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齐平
【解析】 管顶开一个小孔后,水银柱顶端受到向下的压强为75厘米汞柱。所以,管内水银柱将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齐平。
13.在一些大城市中,由于城市人口、工业密集,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因此郊区近地面就会有风吹向城市,你认为形成这种风的直接原因是(C)
A.城市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B.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郊区的近地面气压较高
D.郊区的近地面气温较高
【解析】 大城市的气温明显较周边的郊区要高,导致空气上升,郊区近地面的空气转移补充,形成了空气从郊区流向城市的现象。而空气流动最直接的原因是气压的差异,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由此说明郊区近地面的气压要比城市的高。
14.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B)
(第14题)
A.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B.在一定的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C.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D.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15.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使得纬度位置成为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尤其是对温度的影响。下列关于海洋表层平均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横坐标表示纬度,纵坐标表示温度)(D)
【解析】 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也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16.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口向上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
 (第16题)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C.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球不会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解析】 管口孔直径小,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漏斗口直径大,气体流速小、压强大,因而球被压在管口。
17.小明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现象引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D)
A.密封包装的“××方便面”包装袋胀得像石头一样硬
B.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到九寨沟需要穿厚外套御寒
【解析】 A、B、C现象都是由于“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引起的,而D是由于“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引起。
1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把两个橡胶皮碗对靠在一起,用力挤出中间的空气,如图所示。把皮碗悬吊起来,在皮碗下挂重物,逐渐增加所挂的重物,测出最多能挂的物重G,再测出此时皮碗的直径d,皮碗的重力忽略不计,则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大气压p的公式是(C)
(第18题)
A.p= B.p=
C.p= D.p=πd2G
【解析】 皮碗面积S=πd2,当用力将碗内空气挤出,则碗内气压明显减小,所以皮碗受到向上的大气压力F=p·S=p·πd2,所受压力F的值最大为物重G,所以G=p·πd2,得p==。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9.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9题)
(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中间层。
(2)A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较厚,高纬度地区较薄。该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天气现象多发生在A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B层,臭氧主要集中在B层。(填图中字母)
【解析】 大气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故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剧烈的对流运动。赤道地区对流层较厚,两极地区较薄。平流层气流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且集中了95%的臭氧。
20.如图所示为我国台湾岛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台湾山脉。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第20题)
(1)甲、乙、丙三地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甲。
(2)乙地(海拔50米)气温为18 ℃时,海拔1050米处的山顶甲地气温是12 ℃。
(3)乙、丙两地年降水是乙地更多,原因是乙地处于迎风坡。
(4)乙、丙两地的自然差异是由于地形因素造成的。
(5)在山顶不易煮熟食物,是由于山顶气压小,水的沸点较低。
【解析】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甲地气温最低。(2)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约6 ℃,所以山顶气温为18 ℃-6 ℃=12 ℃。(3)(4)乙地处于迎风坡,降水多,这是由于地形造成的。(5)液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山顶空气稀薄,气压小,沸点低。
2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105帕,相当于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
22.如图为四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2题)
(1)表示当地气候寒冷的曲线是A。(填字母,下同)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解析】 气温年变化曲线的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气温,气温年变化曲线是由各月平均气温绘出的。由图可知,表示当地气候寒冷的曲线是①;影响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23.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23题)
(1)从气压状况看:A处气压低(填“高”或“低”)于B处气压。
(2)你认为A处最可能吹西南(填“西南”“东北”“西北”或“东南”)风。
【解析】 (1)从图中可知A处气压在1005帕和1010帕之间,而B处气压在1010帕和1015帕之间,故A处气压低于B处气压。(2)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在天气系统图上,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图可知,A处风从西南吹向东北。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8分)
24.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15 ℃以上,月平均气温5 ℃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递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分析回答: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写出一种因素)。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a.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成A、B、C三组。
b.A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150米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高度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d.对收获的果子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产量/千克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
最大

C组
91

甜,略带酸
①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海拔高度300米的朝南坡地。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答出一处。90株柑橘苗的大小应基本一致[或三组柑橘苗应该等量(各30株)、产量统计应以每株的平均产量为依据]。
25.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厘米2;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0.5牛;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④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5牛;⑤记录整理数据;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第25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②。
(2)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强等于9.5×104帕。
(3)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外侧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5牛。
【解析】 (1)测大气压时,大气压力水平向左,与水平向右的拉力平衡,与向下的重力无关,所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吸盘自身的重力是多余的。(2)p===9.5×104帕。自上而下吹冷风时,空气流速增大,气压减小,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减小,所以拉力相应减小。
四、分析计算题(第26题14分,第27题9分,共2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是造成我国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PM2.5的来源主要有人为排放和自然来源两方面。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自然来源: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等。
(1)如果对我国各地产生的雾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与其他地区美丽乡村、绿色城市形成的气候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你认为可以选取哪些天气要素?气温、湿度(降水)(或气压、风速等)(请写出两个)。根据雾霾天气现象,请写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雾霾天气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合理即可)。
(2)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危害了大气质量,目前城市防治大气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造林。许多城市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因为这些新能源具有 环保、无污染、不产生气体污染物等优点。
(3)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浙江省沿海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是台风。
(4)如图所示为大气环流图,比较同一地区近地面的C和D两个地方,雾霾天气所造成危害程度较大的是D(填字母)。
(第26题)
【解析】 (1)雾霾天气会导致当地气候发生改变,主要从气温、湿度、气压、风速等天气因素上对气候产生影响。(2)雾霾天气会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目前对于大气污染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植树造林、增大城市绿化面积,使用清洁无污染能源也可以有效减少雾霾天气。(3)由图可知,C和D两地分别处于低压区和高压区,D处近地面空气受冷下降,更易导致雾霾中的颗粒物沉积,故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大。
27.开发和生产某种产品,应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如研制压力锅,就应研究饱和蒸汽压跟温度的关系,其研究结果用下表表示。
t/℃
90
95
100
105
110
112
114
p/千帕
70
84
101
121
143
154
163
t/℃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128
p/千帕
175
187
199
211
226
239
258
某种型号的压力锅,其限压阀由内阀和外套组成,测得限压阀的整体质量为0.07千克。压力锅排气孔的内径为3.0毫米。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烹调较嫩或易熟的菜时,宜采用低压烹调的方式;烹调肉类食品,宜采用高压烹调的方式。
(第28题)
(2)当压力锅烧煮食物,限压阀排气时,锅内温度大约能达到多少摄氏度?(当时的大气压为100千帕,g取10牛/千克)
【解析】 (1)因为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烹调较嫩或易熟的菜时,适宜采用低压烹调的方式,因为低压时水的沸点较低,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破坏食品的营养价值。而烹调肉类食品时,适宜采用高压烹调的方式,这样既能达到目的又能节省时间、节约能源。
(2)∵S=πr2=,F=G=mg,
∴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为p1====0.99×105帕。
∵当时的大气压为p0=105帕,
∴压力锅内的气压为p=p0+p1=1.99×105帕=199千帕。
从表中可查得锅内温度约为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