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作者蒲松龄
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蒲松龄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蒲 松 龄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好。???????????????????????????????? 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着意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 《婴宁》《连城》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氏,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待奉夫君,空使须眉汗颜。????????????????????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以定文章的好坏,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下气如雷。”《颜氏》《司文郎》???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也徇私枉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刑,不睬金诺寿,终于战胜邪恶,伸张正义。??????????????????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竟?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成伉俪。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席方平》《胭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促织”又名“蛐蛐”、“蟋蟀”。
古谚:“蟋蟀鸣,懒妇惊”,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促织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听读课文看译文助理解 细读课文,把握内容 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促织征虫—捉虫—得虫—化虫梳理故事情节
1、序幕:交代故事背景 朝廷 促织
2、开端:成名被 派交纳促织
3、发展:成妻 促织 成名按图索促织
4、高潮:成子 促织 促织 促织
5、结局:成名促织
6、尾声:作者 促织1征2摊3卜4毙、化、斗5献6评报充里正 悲无促织可交,被责打 悲问卜得促织 喜求神问卜失促织儿投井 悲魂化促织
悲极复喜因祸得福大喜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细读课文,点击心理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息微弱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怒悲喜愁惊喜劣喜恐 把成名的内心变化,写得错落有致,其时悲时怒时喜时愁。人物的心理刻划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密相联系——区区小虫系着成名一家之祸福争危,得之则化祸为福,失之则大难临头,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对促织的细节描写(找动作词) 显示了小虫的神奇本领。小虫由成名的儿子变化而来,作者运用夸张和细节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统治阶级造成虫命为贵、人命为贱的社会病态心理,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伏”——“暴怒”——“张”、“伸”——“龁”——“矜”
——“跃”——“叮”促织结局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典出: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异史氏曰”是一段议论文字,这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辨证地看篇末评论 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
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乎人命不可忽也”,寄予讽谏之旨。
2、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了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写作目的 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黑暗现实,批判的针芒直指天子。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1、借古讽今的笔法。
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全文特点概括(一) 通假字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 “值”,价格)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次)
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通“披”)
6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而”通“尔”你)
7 假此科敛丁口(“假”通“借” 凭借)
8 两股间脓血流离(“流离”通“淋漓”)
词类活用(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岁征民间 每年(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5)日与子弟角 每天(6)力叮不释 用力(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有才能(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4)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5)儿涕而去 流着泪(6)自名“蟹壳青” 命名名词活用作动词 (7)细疏其能 陈述(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 骑着马(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 变富 (12)仙及鸡犬 成仙 使动用法(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薄产累尽 形作动,赔尽近抚之 形作动,靠近 蟹白栗黄 形作名,白肉 黄粉成述其异 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 动词作状语 一词多义 责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 (5)受扑责时 责罚 顾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发 (1)窃发盆 打开 (2)探石发穴 掏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岁 (1)岁征民间 每年 (2)成有子九岁 年龄 (3)不终岁 年然 然睹促织 然而 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一会儿 (4)斯须就毙 一会儿。(5)未几,成归 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饭的工夫